注册 | 登录 | 充值

X光和CT最形象描述

医学科普

2021-10-27   来源 : VIP说

1898 0

体检是现代人常用的疾病筛查手段,你分得清X光和CT的差别吗?X光的辐射要不要紧,会致癌吗,会致畸吗?

相信这些问题大家也在问,有幸邀请到一名资深放射科医生给大家普及放射相关的系列知识!

------------------------------------------------------------------------------------------------------


我在工作的时候总会有病人区分不出X线检查与CT的区别,有些患者认为X线检查没有CT清楚。事实上这两种检查虽然都是以X射线作为成像媒介,但产生图像的原理和效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以胸片和胸部CT做比较,胸片是重叠影像,心脏、肺、血管、软组织等都叠加在一张图像上。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
X光片像拍黄瓜,一刀拍下去黄瓜瓤黄瓜皮全在案板上了。而CT则是一刀一刀切片,皮瓤分辨清晰。简单理解越先进的CT刀工约好,切的越快,越薄。

有些人要问了,那以后直接做CT行不行?反正医改后检查费都没差多少钱。
可是您别忘了,拍黄瓜快呀!片子和报告甚至检查速度都要比CT快很多,是筛查病变必不可少的检查工具。

CT就不一样了,由于原始数据量庞大,有时候黄瓜光切成片还解决不了问题,就要切丝儿了(CT重建),甚至给黄瓜染色注入对比剂进行病变分析(强化CT)。

总之您理解这两种检查之间的差异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更快更准确的对病变进行诊断,可别琢磨着那位医生又给您开错检查了。黄瓜都这么多种吃法呢!何况看病。
病变才是医患双方共同的敌人,不是吗?

恰好我就是一位影像科医生,而这就是我的工作。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放射技术的起源与中国的放射技术发展......



1895年4月17日,当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以伊藤博文为代表的日本政府在日本马关签署《马关条约》时,他可能不知道远在德国巴伐利亚的威廉·康拉德·伦琴正在实验室里琢磨着怎么向装有两个电极的真空玻璃管电极上加高压,11月8日一个偶然的机会伦琴发现了X射线。

李鸿章不知道自己在1896年出访德国时抽着雪茄喝着洋酒,竟然成为了中国拍X光片的第一人。他更不知道4年后德国和其他七个国家组成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又让他签了个《辛丑条约》。而为了纪念伦琴发现的X射线在现代医学所做出的贡献,X射线在许多国家被称为伦琴射线,另外第111号化学元素Rg也以伦琴命名。

就这样,医学放射技术的发展与个人命运和历史的进程紧紧的纠缠在了一起。



1911年英籍医生康特捐赠给河北省中华医院(开滦医院)一台小型X线机。这是中国第一台临床应用的X线机,同年中国开始了辛亥革命并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李鸿章挤破脑袋也想不出来自己主导的洋务运动催生出了开滦煤矿,而开滦医院正是为了救治矿工而建立的,并且开滦煤矿在1922年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五矿同盟大罢工。如今这台机器被收藏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里,通上电仍能正常使用。好像能继续穿透历史的尘埃,见证时代的变迁。

之后我们这个国家经历了浴火重生,中华民族重新站立起来,但放射技术仍停滞不前。长期以来我国仍然大量应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救济总署赠送的X线机,直至1951年上海精密医疗器械厂严家莹工程师首先试制200mA四管全波整流型X线机。而后以“和平牌”命名,批量生产。距离1896年全世界第一台X线机,我们整整等待了55年。



1979年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高弗雷·纽博尔德·豪斯费尔德身穿盛装在蓝厅内缓缓踱步,他的脑海里闪现出1971年10月在伦敦与阿姆勃劳斯合作利用CT(Computed Tomography)为一名英国妇女诊断出脑部肿瘤的情景,不禁感叹道自己作为一个电机工程师居然得了个诺贝尔医学奖,还把放射学带入了新的时代,真是造化弄人。随后他整理了一下略显松散的领结便阔步走进金色大厅参加晚宴去了。

7700公里外的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200多人的公关团队在紧锣密鼓的做着设备的调试,第一张CT图像指日可待。此时的所长毕金康面带疲惫,但目光坚定。1983年作为当年上海市的两个重点项目,颅脑CT研制成功,第一台桑塔纳也正式下线。中国的医用放射设备和汽车产业共同迈进了新的篇章。


就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 16 排螺旋CT我们落后仅9年,而64排 螺旋CT落后只有8年了。目前CT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


放射技术、的进步正是100多年来中国经历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每一个放射技术人员都是组成这段历史的一部分。但不得不承认比较国内放射技术研发成果与国际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我们的技术还是以模仿跟踪为主。切莫妄自尊大,更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老一代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夜已深,好故事留到下次在听,今天就到这里了。

 

参考文献

1.  罗昌渠· 国产第一台CT诞生纪实·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3)06-0397-01.

2.  唐东生. 中国现代医用设备产业发展回顾[J].中国医疗器械信 息, 2010, 16(1): 12-25.

3.  曹侯德·陈星容·范焱我国放射发展简史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9年19卷第5期唐山市政协文史委.

4.  唐山百年记事(第二卷)【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聊聊辐射那点事儿
  • 聊聊X线、CT、MRI怎么玩?..
  • 肺癌筛查那些事儿
  • 以124I-JS001为示踪剂的PET/MR显..
  • PD-1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肿瘤资讯、医疗政策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