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5日-12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肿瘤心脏病学学组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CACA)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SICO)等六大学会主办、三度医学等协办的“6.5肿瘤心脏病日暨第三届全国肿瘤心脏病宣传周”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如期召开。
其中, 上海会场:分子靶向治疗与心血管损伤论坛于6月12日下午顺利开展。

夏云龙教授

沈赞教授

卜军教授

李悦教授

范江教授

李鹤成教授

汪成教授

臧远胜教授
该论坛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夏云龙 教授担任主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沈赞 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 医院 卜军 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并特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悦 教授进行开幕致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范江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李鹤成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 汪成 教授、上海长征医院 臧远胜 教授担任主持嘉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张梅 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剑 教授担任讲者,聚焦分子靶向治疗相关心血管损伤领域,关注靶向治疗的安全性、全程检测心脏毒性事件,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李悦教授
李悦 教授:肿瘤心脏病学发展历程和热点问题 李悦 教授阐述了肿瘤心脏病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肿瘤心脏病学的历史变化。肿瘤治疗导致的心脏毒性的治疗和筛查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新战场,如何建立高质量和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李悦教授表示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目前启动了“爱”心大查房与“爱”心评论活动,为临床一线的肿瘤和心血管医师提供借鉴,号召广大同仁继续进行相关热点、难点的探讨。

沈赞教授
沈赞 教授:小分子TKI靶向药物心血管损伤研究进展 沈赞 教授表示新型TKI药物不断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血管损伤。多靶点TKI类药物所致高血压发生率高,且高血压的发生于疗效存在一定正相关。相对于传统化疗所致永久性不可逆心脏损伤,新型靶向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多为可逆。沈赞教授强调防治心血管毒性管理应贯穿TKI治疗全程,尽可能降低潜在的心脏不良事件风险。

张梅教授
张梅 教授:应变及其衍生指标在肿瘤心脏病学中的应用 张梅 教授重点介绍了超声心动图在肿瘤心脏病中的使用。应变技术已成为心脏毒性的早期标志物,多部权威指南已推荐将应变纳入超声心动图的培训。张梅教授强调应重视应变技术在肿瘤心脏病学领域中的应用,注意规范应用与操作者培训,并呼吁开展更多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获得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张剑教授
张剑 教授:大分子靶向药物的心脏安全性管理-以乳腺癌为例 心脏病是乳腺癌主要的伴随疾病,也是引起肺肿瘤死亡的首要病因。以乳腺癌为例,其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与靶向免疫治疗等均可以导致心脏毒性 。 张剑 教授表示降低其药物相关心脏毒性的策略之一就是改变蒽环类药物的剂型。张剑教授强调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需要全程管理、重在预防、多学科合作,以使风险最小化、疗效最大化。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