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蛋白尿终于正常了。”张先生(化名)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相关肾病门诊随访时得知指标恢复到了理想状态,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张先生是一位肝癌患者,曾行肝移植术,去年发现肺部有转移后,一直服用靶向药物,控制得还不错。但不久尿泡沫明显增多,重度浮肿,多地诊治效果不佳,今年2月慕名来我院就诊。因患者大量蛋白尿,有肾活检指征,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收治入院行了肾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肾小球微血管病,考虑可能和靶向药物相关。
肾穿报告(1-肾小球微血管病变;2-合并糖尿病肾病 ;3-肾小动脉硬化)
因张先生病情复杂,涉及肝移植抗排异,肿瘤治疗等诸多方面。于是肝脏外科、肿瘤科及肾脏科开展了多学科(MDT)会诊。肿瘤科主任王理伟、肾脏科主任顾乐怡、肝脏外科副主任张建军,及各科医师纷纷从自身学科专业角度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张先生停用了靶向药物,在服用肾脏保护药物后,蛋白尿逐渐恢复正常,肿瘤负荷也维持稳定。他和家属表示非常感激,在既不影响肿瘤治疗的前提下,又保住了肾脏,避免了雪上加霜走向肾衰竭透析之路。
伴随新型抗肿瘤药物开启的精准靶向治疗新时代,肿瘤患者的终极治疗目标将从“治愈”转向“慢病化管理”的理想状态。然而,数据显示,约有30%-50%的癌症患者合并有肾脏病。这将导致肿瘤药物治疗剂量强度下降、缓解率降低、疾病控制持续时间更短、死亡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以及花费增加。
肿瘤相关性肾病包括由肿瘤自身以及治疗肿瘤所导致的肾损害,临床表现以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受损为主。肿瘤相关的抗原可以刺激患者体内产生大量抗体,这些存在于体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会大量沉积在肾脏内造成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肿瘤导致的机体代谢紊乱也会间接造成肾损害;此外,化疗药物会直接损伤肾小管;很多新型的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可引起显著的肾脏并发症,轻则为电解质紊乱,重则为需要透析的急性肾损伤。
为解决肿瘤患者看病难的问题,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以“规范化诊治”为核心,依托仁济医院肿瘤中心的平台,肾脏科近期开设肿瘤相关肾病专病门诊,由肾脏科主任顾乐怡带领肾脏科团队坐诊,为肿瘤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