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医生的心肠怎么都这么硬啊???

NO.4

2023-04-14   来源 : 我想逗乐这个闷闷的世界

1181 0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嚎啕大哭、哭天抢地的病人家属?

医生们应该都见过吧。
第一次看见这幅景象的时候,我还在上研究生。病人是一个中年男人,体外循环术后复跳困难,终于在监护室坚持了1个月之后不幸离世。
一大家子家属围在监护室门口,有一个17岁的女儿,哭得痛彻心扉。整个病区都是他们的哭泣声,连空气都是悲伤的气氛。
我躲在监护室小办公室里,偷偷抹眼泪。哭完之后,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个“好医生”,懂得“共情”,懂得“怜悯”,并为其他人的冷漠感到不齿。
快6年过去了,上次值班,我遇到了一个类似的情况。
也是中年男人,也是四十多岁,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外院结肠术后吻合口瘘、术后大出血,二进宫之后腹腔感染,进监护室治疗一段时间后还是离世了。
一大家子家属堵在医生办公室,有一个15岁的儿子,哭得不省人事。病区里又充斥着家属的哀嚎。
可这次我没流眼泪,虽然内心也很难受,但似乎没6年前那么敏感了。我看着我的上级医生,
眼神冷漠而坚定,又如钢铁一般的理智、无情。
他钢铁般地指导我们下级医生完善相关工作,钢铁般地和家属交代病情和死亡原因,钢铁般地不漏声色,似乎周围哭天抢地的吵闹、悲痛欲绝的氛围和他完全无关。
家属把病人接走之后,他甚至还颇有心得地跟我讲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应对。
这心肠硬得嘞,钻石的硬度也比不上吧?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一个医生的成长的重要标志,就是心肠越来越硬?
好像还真是这么个道理。我想来想去,总结了医生心肠“变硬”的几个表现。
一、对“轻症”的“不以为然”。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医院里的医护人员都不在乎我的死活一样。”下面回答纷纷劝告,医生不在乎你死活、对你态度不好,说明没多大事,反而应该庆幸。
这话说得没错。
有一次值班,护士打电话过来,说有个病人拉肚子拉得人快不行了。我让实习小姑娘先去看一下,小姑娘看完之后火急火燎的过来,说病人很严重,家属急得不行。
我赶忙过去一看,还好啦。。腹泻内容物不多,也没有出血,属于正常术后消化功能的紊乱。我安慰了家属,也告诉小姑娘,没事,可以再观察观察。
对老百姓来讲,头晕、呕吐、腹痛、腹泻等等症状,都是不得了的事情。可对于医生而言,只要生命体征平稳,自己心里就有了底,也不会慌乱。很多症状需要鉴别,只要不是严重的并发症,都可以对症处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医生不在乎病人“死活”的原因。要真是危重症、威胁生命那种,医生比病人更紧张。
二、对“死亡”的“习以为常”。
第一次去料理遗体的时候,我还是很害怕的,从未接触过尸体的我,鼓起了勇气走过去,不敢和病人单独待在一个房间,还需要其他人陪着。看到病人空洞的眼神,还有伤口冒出来的血,我觉得本能地害怕和恐怖。
第二次、第三次...第XX次,现在我已经不再害怕了,拔管子、缝合、穿衣服,十分熟练。
“真倒霉,昨天值班送走了3个。”“我靠,你该去烧烧香了。”医生们谈起病人的故去,用着稀疏平常的语气。

病人的离去,似乎变成了一件件平常的小事。没有什么原因,无非是见得多罢了。
三、对“情绪”的“不为所动”。
年轻医生心肠软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耳根子软,见不得病人和家属软磨硬泡。当病人和家属流泪、哭泣、甚至跪下来的时候,忍不住答应他们的一切需求,比如加号、插队、入院等等。
而大主任们,看到这样的病人和家属,面对他们的要求,反而会更加警惕和小心。曾经有人说过,“很抱歉,泪水很廉价也不值钱。”
更容易被情绪左右的人,也更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这是颠扑不变的道理。
四、对“命运”的“深信不疑”。
32床住院的时候,我是十分惊奇的。病房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小伙子都算不上,最多是个大男孩,旁边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我问中年男人什么问题要住院,他尴尬地笑了笑,指了指小伙子,说他是病人,自己是家属。说罢,拿出了肠镜报告偷偷给我看,“横结肠恶性肿瘤”。
我仔细一看年龄,18岁。感慨不已,医生总是容易对年轻生命所遭遇的不幸更容易共情。

第二天查完房,我忍不住说了一句,“才18岁就结肠癌了,诶,他爸妈后面怎么办啊。”
谁知道,上级医生说了一句,“这不算什么,我还开过12岁的结肠癌。”
“怎么会这样呢?”我忍不住惊奇地问道。
“命。”上级医生说了一个字。
小结:
其实,说白了。所谓的心肠越来越硬无非是见的病人越来越多、见过的离别越来越多,见多了也就“心硬”了。伴随着见得越来越多的病人,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冷静理智的临床思维。
这是大部分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
但,我想说的是,心肠变硬不等同于同理心的消失。
我真正佩服的是,那种阅尽千帆之后心肠“变硬”,但仍然对每个病人抱有同理心的医生们。
他们虽然见惯了生死却仍会安慰痛哭流涕的家属;虽然见多了年轻人但会为年轻病人考虑很多,比如,给他们做美容缝合减少瘢痕;虽然见多了情绪激动的患者,但仍然仔细甄别,会拒绝患者无理要求,也会为外地远道而来的患者想办法安排床位。
这样的医生心肠可“硬”可“软”,可“盐”可“甜”。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学历贬值?211高校图书馆招博士..
  • NCCN临床实践指南解读:肝细胞癌..
  • 第九批集采将至,约200品种满3家..
  • 聊一聊细胞因子风暴
  • PD-1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肿瘤资讯、医疗政策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