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医疗政策

“医改样板”三明迎来新领导,他是怎样抓医改的?

医疗政策

2022-07-20      

1064 0

当过医院院长、卫生局长、大学校长的黄如欣,如今再次主政地方了。

据“新福建”客户端7月18日下午消息,日前,省委决定:黄如欣同志任三明市委书记;余红胜同志任龙岩市委书记。

目前,福建地级市党政一把手中,从省卫健委一把手任上履新的,黄如欣是首位。

图片来自福建省卫健委官网

此前,7月11日,福建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的公告,其中,现任福建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黄如欣,拟任设区市党政正职。

黄如欣于196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1988年9月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厦门市中心血站工作。他于1992年9月曾应邀赴美进修,1994年回厦。1997年4月任厦门市中心血站站长,2001年1月任厦门市中山医院院长,2002年1月任厦门市卫生局局长,2008年7月任厦门市卫生局局长兼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代书记,2012年2月任厦门市委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委书记、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2014年6月任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2018年3月他调任省厅,任福建省卫计委党组书记、副主任。2018年9月起任福建省卫健委党组书记、副主任。2021年4月1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经表决,任命黄如欣为福建省卫健委主任。一直到此番履新。

主政高校、地方、

医院、卫生系统等,均有建树

黄如欣担任过血站站长、三甲医院院长、高校校长,两次出任卫生行政部门一把手,有过地方执政的经历。他在这些主政过的地方,都成绩斐然。

1992年9月,黄如欣应“血清之父”李政道博士的邀请赴美进修,取得多项成果,1994年10月他谢绝美国高薪聘请与夫人回厦,并带回价值50万元人民币的仪器设备无私奉献给血站。

回国后,黄如欣全身心投入到输血科研和血站的全面建设中。在三年内,创建了输血研究室,1995年率先在省内首家开展亲子鉴定,为司法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填补省内空白。在厦门,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国外发达国家用了几十年才走完的从有偿献血到无偿献血的转变历程。血站还引进推广了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血站。

在长达10年的厦门市卫生局局长任上,如今新医改的核心和目标在厦门得到了初步显现。

分级诊疗、优质资源下沉等政策在当时有了雏形。在他任上实施的“医疗重组计划”,实现了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要求大型医院的专家要到社区工作,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要到大医院工作。还给与基层医生的财政补助,例如在社区看一个病人补贴11元,而同样的标准在大医院仅为3元。2009年,厦门市社区医疗中心的门诊工作量和改革前 2007年相比增长了155%,实现了社区和医院的双向转诊、健康信息调阅、慢性病患者的自动建档和跟踪等。同时,社区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建立真实、可靠的市民健康档案。直到今年国家卫健委还在强调和推动的电子健康档案共享,在黄如欣任上进行了提前探索。他主持完善了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中心平台建设,包括门诊、住院、体检、妇幼、社区公卫、计划免疫等多个方面。2009年底,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已覆盖占厦门市95%以上医疗资源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市民健康档案130万份。2009年3月中旬,针对反映卫生信息化厦门示范区建设成果和建议在全国推广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国内动态清样》第1022期,时任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均作了重要批示。

大力支持社会办医。给与厦门长庚医院在享有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允许中国台湾地区投资人以独资形式在厦门创办医疗机构,以达到“鲶鱼效应”。2009年12月底,厦门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成立,厦门成为继上海之后我国第二个拥有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的城市,当年就吸纳50多家符合条件的会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专门表扬了厦门多元化办医取得的成效。

厦门火炬高新区创办于1990年,次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据悉,它以占厦门不到1%的土地,实现厦门4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这就意味着每平方公里的产值达到150亿元。

2012年2月调任该高新区的黄如欣曾表示:“我们的优势在于服务,‘保姆式服务’能够全方位地帮助人才解决生活上、事业上的问题,让他们不用为琐碎的事操心,可以专心地拼事业。”他到任不久,厦门火炬高新区人才总量近6万人,累计吸引了近500位海外留学人员入区创业,其中博士和硕士创业者比例超过90%。对接国家、省、市人才项目101项,其中,在园区落户的国家、福建省“百人计划”和厦门市“双百计划”人才项目占厦门市50%以上。

厦门理工学院2004年才升为本科院校的高校,10年后黄如欣接任校党委书记,率领领导班子集体吹响了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升级”的号角:鼓励学生创新、参赛,学生竞赛获奖的“增长迅速”,名列全省第三(88所本科高校),仅次于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鼓励师生投入科研,在承担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总额均排在全省第九;扩大企业朋友圈,全方位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增加了学生实践和就业机会;扩大城市朋友圈,与一些城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他调任前,这所升本不久的高校各专业录取平均分均超省一本线。

实事求是,不拘泥于形式主义

“实事求是是贯穿我们党的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一条基本线索。”

黄如欣将这一“活的灵魂”运用到医疗卫生领域的管理过程中,不拘泥于具体形式。

有两件典型事件能说明他这样坚持。

第一件事,发生在“非典”期间。当时疫情而来,在立场问题上他坚持科学性。在疫情初期,当厦门市卫生局决定把采集到的疑似病毒样本送到国家相关部门做鉴定时,地方上有一些不同意见——自我曝光会不会影响城市形象?在接受《中国信息界》采访时,他提到这段历史曾说,“从我以前做科研、如今从政的思维角度看,有些东西不搞清楚它的来源,要做到科学防控是不可能的”。

第二件事,发生在新医改之后的第二年。2010年,厦门市的基层医疗机构百分之百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一些药物,价格比较便宜,但种类比较少(当时),这在一些经济不太好看的地区可能行得通,但在厦门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百姓对此便不太理解,因为他们不在乎多花一些钱,更在乎的是方便。因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导致大医院的门诊量有所反弹,社区的门诊量在下降,这样与新医改的目标有悖。

“这并不是说基本药物制度不好,而是说药品目录上药品种类应该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因地而定,要有所差异甚至可以有较大差异,不要搞一刀切。同时,零差率的基本药物的补偿机制要很明确,如果补偿不到位的话,会影响医疗机构实施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从实践结果看来,黄如欣对上级的政策,总是既严格执行,又积极思考,善于联系实际,力求把好的政策贯彻落实得更好。这也体现了他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

任上两遇疫情,首作新闻发言人

黄如欣两次主政地方卫生系统,恰逢千禧年之后的两次疫情:“非典”、新冠。

图片来自福建省卫健委官网

遇“非典”时,黄如欣时任厦门市卫生局局长;遇新冠,黄如欣任福建省卫健委党组书记,又来又兼任主任。

在多年后的一次受访,黄如欣回忆起“非典”疫情时说:“从医学发展规律和我的业务专业知识的角度看,我认为‘非典’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无非三个———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当时我们面临的情况是:不知道传染源是什么,要控制就比较难,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控制患者;因为不知道是什么病毒,所以对它的传播途径也不太了解,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不跟患者接触;同时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保护那些免疫力比较低下的人。”

基于这样的原则,厦门市卫生系统在当时的防控工作上做到了有力、有序。据新华网报道,当年4月1日至5月14日,厦门市共完成集中医学观察175人,居家医学观察上千人,临床排除“非典”可疑病例35例,治愈“非典”病人2例;未发生继发病例,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连续44天实现“非典”病例“零报告”。

“非典”之后,黄如欣主持制定了《厦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实施计划》,补足了人力,升级了设备,最重要的是,把丰富的公卫资源迁建到集美、同安、翔安、海沧等医疗洼地,实现了分布均等化。

新冠来袭时,他曾说,毫不放松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外防输入网、核酸检测网、无症状感染者管控网、重点场所防控网、社区(村居)精准防控网“五张网”。疫情防控不仅是政府、部门、单位的职责,也需要每一位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新冠肺炎伊始,福建省是最早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省份。最让人称道的是,他肩负起了“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从2020年1月首场新冠疫情联防联控发布会后,他连续出席了数场。

在《海峡导报》记者此前发布的记者手记中,黄如欣在一些新闻发布场合,总是被数家媒体围得“团团转”,他也总是不紧不慢、有条有理地回答着记者的提问。“身为一名学者型官员的他,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又有丰富的医疗行业管理经验,现在还是几名硕士生的导师。或许是因为时不时地要回到校园里给大学生们上课的缘故,他的思维很活跃”“虽然事先没有看过采访提纲,但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对答如流,几乎没替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

主持厦门医疗工作时,

实现医疗费用零增长、缓增长

医改最终的目的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在黄如欣主持厦门卫生工作时,进行了丰富的实践。一份数据能证明——2005、2006年厦门已经连续两年实现人均医疗费用零增长,2007年增幅控制在4%以内。

当然,推进医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公立医院改革。

“谈到公立医院的改革,还牵涉到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激励手段等,要在激励机制上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而不是‘多创收多得’。很多医疗的事情,并不是用一个很简单的方式就可以解决。我们应该要用更科学、更量化的手段,去评价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和它的合理性,而不是凭我们的感情和感觉。有些医生可能态度很好,但是看不好病,但群众可能就会认为他是一个好医生。”当时黄如欣当时发飙的观点,与后来的三明医改不谋而合。

他在厦门推行公立医院改革时,求真务实,他说,“医改的过程中如果过多讲究形式,让老百姓得不到实惠,最终的结果是会被老百姓认为改革是失败的”“当然,这不是说不需要顶层设计,只是我们不要太注重形式创新而忽略了问题本质,更多的还是要围绕着‘让老百姓受益,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目标来做工作。”

他认为,只有医护人员拥抱的、老百姓支持的医改,才看到成功的希望。

去年12月份,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发布了文件,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今年1月份,国家卫健委召开卫生工作会议,把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等,作为全年八个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三明医改有着“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的精神,如今全国医改整体联动、同频共振: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强综合监管……

图片来自三明市人民政府官网

在媒体与同事的眼中,黄如欣还是多年不变的“学者型官员”,具有较丰富的卫生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敏锐的专业眼光和科学决策能力。如今主政这座明星医改城市,他将会把三明医改推向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呢?

参考资料:

1. 行学者之风,养浩然之气——访厦门市卫生局局长黄如欣,《中国信息界》

2. 海西医改桥头堡 访厦门市卫生局局长黄如欣,《中国医院院长》

3. 厦门医改四任务实现 将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东南网

4. 黄如欣:今年厦门新增病床数将达2000张,台海网

5. 黄如欣出任厦门理工学院书记,台海网

来源:医学界智库

作者:宋昆仑

校对:臧恒佳

责编:崔佳慧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宋昆仑 / 医学界智库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一文总结:9大系统40余种靶向药..
  • 安刚教授:聚焦克隆异质性和克隆..
  • Cancer Res:新发现!抑癌基因p5..
  • 哪些抗癌“黑科技”疗法能延长头..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