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我国学者在大气颗粒物生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资助成果

2022-08-15   来源 : 化学科学部

1079 0


图 大气酸碱团簇及其主要生成路径(纵轴自由能值越低,团簇越容易生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2188102)等资助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蒋靖坤研究团队在城市大气环境新粒子生成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大气酸碱成核中隐含的碱性分子(The missing base molecules in atmospheric acid-base nucleation)”为题,于2022年7月25日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上,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nsr/nwac137

  气态分子通过均相成核生成新颗粒物的过程广泛存在于大气中,该过程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影响空气质量和全球气候。由气态分子生成稳定的分子团簇是新颗粒物生成的初始步骤,相比于后续的团簇和颗粒物生长过程具有更高的化学选择性,且通常需要克服自由能垒。因此,关键团簇的生成是成核的主要限速步骤,对关键团簇的识别及其生成机制研究也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难点。

  该团队通过长期对城市大气环境中酸碱成核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酸碱反应是空气中气体分子克服表面张力快速生成新粒子的主要驱动力,而其关键机制在于酸碱双分子团簇的生成。相比于传统的硫酸双分子团簇生成机制,酸碱双分子团簇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可以大量生成含两个或更多硫酸分子的稳定团簇,从而高效地生成新粒子。量子化学和团簇动力学分析结果均表明,新机制所预测的含硫酸团簇和新粒子的生成速率比传统机制提高了几个数量级,这与北京、上海等地大气观测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烟雾箱实验结果均呈现很好的一致性。团队对测得的碱性气体进行了表征,发现以二甲胺为代表的有机胺是生成酸碱双分子团簇的关键碱性分子,而氨气等弱碱性气体则参与后续团簇生长过程(图)。

  上述研究成果凸显了有机胺等碱性较强的气体分子对于大气边界层内颗粒物生成的重要意义,对区域空气质量和全球气候的改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做课题如何有效避免学术不端..
  • 知名学者被通报严重学术不端..
  • 医保局发文:高值医用耗材治理,..
  • Nature:新冠长期症状追踪..
  • 基金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国自然、省自然、医院/学会基金相关资讯资料。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