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4
一、血浆使用标准
1.功能:补充凝血因子,预防或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或出血倾向。
2.适应证:适用于无相应凝血因子浓缩制剂应用时,可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也可用于大量输血、大面积烧伤、创伤、血浆置换等;不适用于单纯扩充血容量和升高血浆蛋白浓度,也不适用可通过其他方式(如维生素K、冷沉淀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浓缩制剂等)治疗的凝血障碍。
3输注指征:
1)血浆输注宜参考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及临床出血情况,PT大于正常范围均值的1.5倍和/或APTT大于正常范围上限的1.5倍,或INR大于1.7时可考虑输注血浆;
2)凝血试验结果不易获取时,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决定是否输注血浆;
3)华法林治疗患者发生颅内出血时建议给予血浆输注,通常剂量为7~10mL/kg。
4)血栓弹力图(TEG)R值延长并伴有出血时可输注。
4品种选择:
1)各种原因导致的多种不稳定凝血因子和/或稳定凝血因子和/或抗凝血酶等缺乏的治疗性输注宜选择新鲜冰冻血浆;
2)各种原因导致的多种稳定凝血因子缺乏的治疗性输注宜选择冰冻血浆。
5输注剂量:
1)由临床状况和患者体重决定,通常成人为10~20mL/kg体重,婴幼儿10-15ml/kg;
2)用于治疗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疾病时,参考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3)输注血浆制品后应及时观察患者出血改善情况,通过PT和/或APTT和/或INR和/或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等实时调整剂量。
4)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手术前需要纠正PT和APTT明显延长,FFP应当在手术前立即输注,而不是在手术的前一天。因为凝血因子Ⅶ(FⅦ)的半衰期只有3~6小时,8小时后只有不到一半的FⅦ存在于循环中。
二、临床表现
1.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齿龈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咯血、尿血、月经过多、脑出血等。
2.导致急性大出血,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尿少、出冷汗,甚至失血性休克。
3.由FⅧ和FⅨ缺乏引起可见关节、肌肉的出血、畸形。
三、监测指标
PT、APTT、INR、Fig、AT-Ⅲ,血栓弹力图等。
四、监测方法
输注前检测监测指标,输注后24小时内复查。
五、疗效评价
1.评价内容
(1)是否达到了输注冰冻血浆的目的?
(2)出血的症状、体征和监测指标是否得到改善?
(3)输注的剂量是否不足或过量?
(4)决定输注血浆的因素是否依然存在?
(5)是否需要继续输注冰冻血浆?
(6)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7)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查找、分析原因,将抢救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中,并书面报告有关部门。
2.判断标准
(1)临床出血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
(2)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
1)一般情况下,1ml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凝血因子0.7~1.0IU,一般1IU/kg可使血浆凝血因子提高1%~2%。凝血因子达到25%的正常水平基本能满足止血的要求。
2)血浆中AT-Ⅲ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也是肝素抗凝作用的依赖物质。正常生物活性为80%~120%,AT-Ⅲ活性下降至50%以下,即可促使血栓形成。
3)输注每100ml血浆可提高纤维蛋白原约1mg/L。
3.疗效
(1)有效(符合下列任何一项)
1)出血症状和体征减轻或停止。
2)PT、APTT、INR值缩短或恢复正常。
3)血栓弹力图显示R时间明显缩短或恢复正常。
4)AT-Ⅲ上升至70%以上。
5)Fig值增加至1g/L以上。
(2)无效(须同时符合)
1)出血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2)监测指标均无改善。
血浆制剂输注后效果评价:输注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后宜及时观察患者出血改善情况,通过PT和/或APTT和/或INR和/或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等,实时调整输注剂量。
六、血浆输血疗效的影响因素
1.凝血因子衰减、凝血因子抗体、质量或剂量、输注方式。
2.保存温度
血浆存放于-20℃,使用前于37℃恒温水浴中解冻,温度过高会影响凝血因子以及导致血浆蛋白变性,温度过低会导致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析出。融化后的血浆不能再重新冰冻保存,暂时不输注可放入4℃冰箱暂存。
3.血浆过敏
一些患者输注血浆会有过敏反应,此类患者应避免再次输注,或在查明过敏原因的前提下,可选择性输注特定种类血浆。
4.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要慎重选择
一方面输入血浆会加重循环负荷;另一方面对于肾衰患者血浆蛋白会引起负担。
七、预防处理控制措施
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及时发现不合理的用血,避免输血反应及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2采用灵敏度更高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水平,采用精准配型输血。
3血浆输注无效要及时分析原因,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暂停输血,积极治疗控制出血,必要时增加其他内科治疗药物制剂措施调节凝血等。
4提高血浆制备工艺,全程质量控制监测,使血浆内凝血因子利用率最大化。医护人员从输血科(血库)取完血浆后,应及时给患者输注,不可在室温放置太久,也不可以放入冰箱冰冻保存,让血浆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血浆蛋白变性,纤维蛋白析出输注无效。
审核:输血小医生
本文为原创文章,属临床输血医学首发,作者:输血小同学。感谢作者来稿!为尊重作者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发。本文观点仅供参考。如对某一观点有争议,可以评论区留言讨论。维护网络环境,请勿发表不当言论
百度浏览 来源 : 临床输血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