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时16分
迎来秋天的第二个节气 处暑
“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
“立秋”只是概念上的秋至
而真正气象上的秋天
要等到处暑之后
处暑意味着炎炎夏日即将结束
三伏已近尾声
天气逐渐转凉
秋天真的要来啦~
暑 去 秋 来
季节的更替往往伴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直线上升。因此,防范秋季卒中,是每个家庭需要学习和关注的必修课。
防范秋季卒中为什么重要?
脑卒中是一种以突发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一直以来,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随着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人体的脑血管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为强烈,白天高温可导致血管扩张,晚间低温又会促使血管收缩。再加上昼短夜长的改变,因此脑卒中的发病率迅速增加,一旦发病,个人及家庭的压力陡然增加。
处暑之后
应当重视自己和家人的
脑血管健康
给身边人一个安全保障
如何防范秋季卒中?
1、忌盲目“贴秋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之前大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多年,这些慢性病长期损害脑血管可引起血管硬化、管壁斑块及血管狭窄等,是诱发脑卒中的始动因素。加上短期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易诱发代谢紊乱、血压波动加剧,成为脑卒中发病的“临门一脚”。
2、积极控制原发病
由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出现的基础,因此这类患者无论春夏秋冬都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服用药物,定期对血压、血脂和血糖进行规律测量,不可随意更改用药种类及用量。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中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各器官功能下降,适当合理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心脑功能的协调,延缓脏器功能的下降等,从而起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但由于中老年人对体温的调节能力不如年轻时候,所以在秋季更需要在生活中多关注天气预报,及时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外出时随时携带备用外套等。
4、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对脑血管病也有深远的影响,情绪的短期起伏可以促使血压波动率加大,从而诱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长期暴怒、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存在又容易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加剧对脑血管的不利影响。因此保持情绪稳定也是预防脑卒中很重要的一节。
我院神经内科吕金峰医师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留意脑卒中的一些预兆性症状。如家里的老人,尤其是有三高病史、卒中史的患者,经常有打哈欠、嗜睡,有时感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有反复眩晕和一过性黑曚、语言功能障碍等症状,这很可能是脑卒中即将发作或已经出现的信号,需要引起重视、积极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处暑之后
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干燥
人亦常有疲惫感,容易“秋乏”
应增强锻炼、保证充足睡眠
我院中医针灸针主任徐炳国
建议处暑后需要注意
下面八个方面
多喝水、喝粥,预防秋燥
处暑后,天气较为干燥,会出现诸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等秋燥现象。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
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但一次进食不可太多,最好少食多餐。要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多食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保护脐部,预防疾病
天气渐凉,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要及时增添衣物,睡觉时盖好腹部,还可按摩肚脐,将肚脐部位的寒气驱散。
少吹空调、少开电扇、关窗睡觉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发作,经常吹空调、吹电风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疾病。要少受“冷刺激”。
锻炼要坚持,但切勿过量
处暑节气以后,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可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适当锻炼。但运动切不可过量,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
贴秋膘要循环渐进
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但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肠胃功能。
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处暑后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大,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后吹风,也很容易伤风感冒。
注意胃部保暖
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睡觉时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专家简介
徐炳国
中共党员 中医针灸科 副主任(主持工作) 副主任中医师
擅长穴位埋线减肥、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腰腿痛、针药结合治疗痤疮、面瘫等病症,著有《大道无形·经络的奥秘与养生》。
施洪超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技术擅长:擅长神经系统常见及疑难疾病的诊治。专业方向为脑血管病,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如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以及急性脑梗塞血管内治疗(动脉溶栓、动脉取栓等)。
供稿 | 吕金峰
编辑 | 刘春兴
审核 | 孙忠河 周俊山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