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肿瘤免疫中的表观遗传调控

临床研究

2022-09-06      

1322 0

前言        

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都是癌症发生、肿瘤进展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从广义上讲,癌症的发病率与生物/遗传年龄直接相关。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生命周期中不断变化,是“表观遗传衰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研究已经证实表观遗传衰老在肿瘤发生中起主要作用。

表观遗传学改变通过影响广泛组织学中的多种致癌基因与抑癌基因途径,以及通过影响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NK细胞)的激活、分化和功能从而促进癌症的发生。事实上,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正是组织环境诱导的表观遗传编程启动了肿瘤发生,这些发现为表观遗传药物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不仅可以作为癌症治疗药物,还可以用于预防癌症,因为它们可以协同靶向“正常”细胞,包括免疫细胞和癌前细胞。

基于表观遗传学的治疗旨在调节影响免疫细胞、其他正常细胞和/或癌细胞中各种信号通路的转录编程,从而影响这些细胞群体的命运。表观遗传药物是作用于细胞表观基因组以发挥其功能的化学物质,这些药物包括DNA甲基转移酶(DNMT)、DNA去甲基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组蛋白去甲基酶(HDMs)和其他相关酶的抑制剂。此外,microRNA(miRNA)和长非编码RNA(lncRNAs)也是多种关键生物过程的重要表观遗传介质,包括致癌和免疫反应,这是有效癌症治疗的两个关键靶点。

  表观遗传途径

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作为一种主要的表观遗传学标记,可通过有丝分裂遗传,并参与稳定基因转录抑制,尤其是当其位于哺乳动物基因转录起始点附近时。研究的最深入的DNA共价修饰是5-甲基胞嘧啶(5mC),这是一种由DNMT催化的标记。

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5mC主要存在于CpG二核苷酸中,人类基因组中2800万CpG二核苷酸中70–80%的CpG被甲基化。在哺乳动物中,发现了三种活跃的DNMT,分别命名为DNMT1、DNMT3a和DNMT3b。

组蛋白乙酰化

组蛋白可以经历多种形式的翻译后修饰(PTMs),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以及ADP核糖基化、磺酰化和瓜氨酸化。这些组成所谓的“组蛋白密码”,调节染色质结构、重塑酶的募集和基因活动的调节。

组蛋白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影响基因组的组织和功能。组蛋白H3和H4的乙酰化由两组酶决定:HATs和组HDAC。这两组酶决定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并以可逆方式工作。

在人类中,有18种HDAC酶分为四类:Rpd3样蛋白的I类(HDAC1、HDAC2、HDAC3和HDAC8);类Hda1蛋白的II类(HDAC4、HDAC5、HDAC6、HDAC7、HDAC9和HDAC10);Sir2样蛋白的III类(SIRT1、SIRT2、SIRT3、SIRT4、SIRT5、SIRT6和SIRT7)和第四类蛋白质(HDAC11)。这些酶及其在癌症中的功能已被广泛研究。

组蛋白甲基化

组蛋白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第三种主要类型。为了完成这一可逆过程,涉及两大类催化甲基加成的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和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KMT)。癌症环境中的关键赖氨酸和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包括zeste同源物2(EZH2)、G9a、DOT1L以及PRMTs 1和5。另一组称为组蛋白去甲基酶的酶逆转这一过程。

组蛋白磷酸化

磷酸化是另一种高度动态的组蛋白PTM形式。它发生在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上,主要发生在组蛋白N端尾部,受激酶和磷酸酶的竞争作用控制。作为“组蛋白代码”的重要组成部分,PTM在DNA损伤修复、染色质致密化、转录调控以及包括肿瘤发生和癌症进展在内的一系列生物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肿瘤微环境的表观遗传调节  

肿瘤微环境(TME)由多种细胞类型组成。除肿瘤细胞外,TME还包含多种非上皮细胞类型,包括构成血管系统的细胞(内皮细胞、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参与免疫监测的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以及基质细胞(即成纤维细胞),这些细胞在细胞外基质(ECM)中,分泌一系列可扩散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人们早就认识到,癌症发生促进以促血管生成生长因子表达、ECM表达改变、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和炎性细胞浸润增加为特征的基质变化。

TME的表观遗传改变控制着组织缺氧状态,并在细胞对缺氧的反应和癌细胞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可与缺氧诱导转录因子(HIF)家族基因协同工作,在HIF依赖性启动后很长时间内维持缺氧适应的细胞表型。表观遗传变化稳定HIF与其转录靶点的结合,从而影响直接HIF反式激活后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活性,并最终导致缺氧TME中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的整体模式,JMJD1A表达的低氧上调作为信号放大器促进低氧基因表达,最终促进肿瘤生长。

巨噬细胞是TME中的关键固有免疫细胞,它们在TME中调节原发性肿瘤生长、血管生成、转移扩散和肿瘤对介入治疗的反应。在巨噬细胞中,缺氧减弱了Jumonji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活性的表达,导致组蛋白H3K9甲基化增加和趋化因子表达降低,从而导致TME内免疫景观的变化。

  免疫细胞的表观遗传调节

表观遗传机制在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确保在不同组织微环境条件下免疫细胞中恰当的基因表达模式。重要的是,表观遗传机制在TME内的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类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0531662364011287

固有免疫细胞(髓系细胞和NK细胞)

髓系细胞在适应性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协调炎症和保护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启动。这些细胞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DC和MDSC。

DC细胞启动并协调针对感染和疾病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它们是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发展的核心。树突状细胞迅速整合来自其组织微环境的信号,并相应地对这些信号作出反应,这种动态变化依赖于DC细胞染色质结构的表观遗传变化。

在巨噬细胞中,其功能极化状态需要对靶基因表达进行精确的时间和情境调节。在M1和M2极化期间,表观遗传变化在改变细胞信号和特征基因图谱中发挥作用。

MDSCs在肿瘤形成过程中被诱导,它们介导有效的肿瘤促进活动。研究表明,在肿瘤相关培养基存在的情况下,MDSCs的基因组中存在广泛的去甲基化和某些特殊位点的DNA甲基化,这些和免疫抑制特征的特异性基因增加有关。此外,许多研究表明,组蛋白修饰的表观遗传途径调节MDSCs的各个方面。例如,HDAC11是一种新的表观遗传调节因子,在肿瘤相关的MDSC中调节细胞的扩增和功能。

NK细胞在免疫监视和消除应激、感染或转化细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NK细胞,H3K4me3去甲基化酶Kdm5a是细胞激活所必需的。此外,慢性刺激的NK细胞在被肿瘤靶点重新激发时表现出功能紊乱,这些无能的NK细胞表现出特定的表观遗传重编程模式,DNA甲基化发生全基因组改变。

CD4+T细胞

表观遗传学机制在Th1和Th2细胞的细胞分化和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STAT4和STAT6转录因子在辅助性T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观遗传修饰和转录调节中起着调控作用。研究发现,STAT4在促进活跃的表观遗传标记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而STAT6在对抗抑制性标记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

对于T滤泡辅助细胞(Tfh)细胞,已经证明VHL-HIF-1α轴在通过糖酵解表观遗传重编程启动Tfh细胞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EZH2是一种HMT,催化H3K27me3并主要通过HMT活性影响Th1、Th2和Treg细胞。研究表明,EZH2敲除会损害Tfh分化和转录编程的激活。

Treg细胞

Treg细胞的发育严重依赖于FoxP3,FoxP3的表达是最佳Treg抑制活性所必需的,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增强子区CpG岛的DNA甲基化控制着T细胞中FoxP3的表达。此外,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对Treg细胞的功能稳定性也至关重要。一系列研究证明了TET在维持Treg细胞中稳定的FoxP3表达中的关键作用。

EZH2在Treg细胞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证实。EZH2对Treg的分化和T效应细胞的扩张都至关重要,通过遗传或药理学手段破坏Treg细胞中的EZH2活性,导致肿瘤浸润性Treg细胞获得促炎功能,重塑TME,增强CD8+和CD4+效应T细胞的募集和功能,从而消除肿瘤。

CD8+T细胞

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在获得和维持CD8+T细胞的效应器功能,以及记忆性CD8+T细胞对抗原再激发的快速而稳健的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表观遗传机制也影响CD8+T细胞的干性及其命运。

组蛋白乙酰化通过效应分子的差异表达促进CD8+T细胞快速而稳健的记忆反应。与原始CD8+T细胞相比,记忆CD8+T细胞中效应基因H3赖氨酸9乙酰化(H3K9Ac)显著提高。此外,HDAC3已被确定为CD8+T细胞效应器分化和细胞毒性潜能的表观遗传调节因子。

  肿瘤细胞和免疫分子的表观遗传调节

癌细胞的代谢重编程是公认的癌症标志,这已成为调节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关键免疫抑制机制。代谢重编程和表观遗传重编程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代谢状态决定了癌症的表观遗传学。

糖酵解或氧化磷酸化等代谢途径在炎症和组织修复过程中调节巨噬细胞功能,α-酮戊二酸通过代谢和表观遗传重编程协调巨噬细胞活化至M2表型。糖酵解增强也被确定影响骨桥蛋白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修饰。最终,TME内的代谢条件加强了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导致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然而,这些表观遗传修饰表现出可通过表观遗传调节剂纠正的可塑性。

在分子水平上,已知与免疫功能(STING)、CD8+细胞毒性T细胞(GzmB、IFN-γ、IL-2、IL-12)和FOXP3+Treg细胞相关的关键效应分子通过表观遗传途径进行调节。事实上,许多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癌症中通过表观遗传途径调节。

免疫检查点分子(ICMs)包括程PD-1、CTLA-4、TIM-3、LAG-3以及TIGIT。这些分子及其受体在癌细胞和免疫细胞表面的表达,或其可溶性分泌形式,可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表观遗传机制在调节TME中ICMs及其受体的表达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LAG-3 DNA甲基化与肿瘤和免疫细胞中该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相关,影响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免疫细胞浸润的命运。

  表观遗传靶向药物

表观遗传药物经常与其他免疫刺激剂联合使用,以实现五个目标:1)癌细胞生长停滞;2)诱导肿瘤细胞死亡(通过凋亡、坏死、自噬);3)促进肿瘤相关新抗原的表达以提高免疫细胞识别能力;4.)缺氧逆转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以及5)TME中免疫细胞(DC、T细胞等)功能的调节。

目前,大量涉及表观遗传调控途径的小分子酶抑制剂或激活剂正被开发用于临床。许多表观遗传药物已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用于治疗人类恶性肿瘤。

94701662364011633

2004年,FDA批准5-azaC(商品名Vidaza)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所有五个阶段,随后于2006年批准了5-aza-dC。这两种药物目前代表了干细胞疗法不适用时MDS的一线疗法。它们也被应用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和AML的治疗。

一些HDAC抑制剂(HDACi)也已获得FDA批准用于临床。Vorinostat和romidepsin是这类药物中最早被批准用于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的药物。SAHA,也称为Zolinza或Vorinostat,于2006年获得FDA批准,目前是CTCL患者的第三线治疗选择。Romidepsin是2009年FDA批准的第二种HDAC抑制剂。随后,Belinostat和Panobinostat以及Chidamine均被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或多发性骨髓瘤。

FDA药品批准的第三波浪潮发生在过去几年中。2017年和2018年,异柠檬酸脱氢酶1和2(IDH1/2)抑制剂Enasidenib和Ivosidenib分别被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AML。最后,在2020年,FDA加速批准了tazemetostat,一种EZH2的抑制剂,用于治疗上皮样肉瘤和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

  表观遗传药物的临床前景

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类型的实体瘤、T细胞淋巴瘤、上皮样肉瘤和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外,表观遗传学药物在晚期肿瘤中通常无法证明足够的疗效,从而无法获得FDA或其他监管机构的批准。

然而,一些关于实体瘤的临床研究显现出有希望的前景。首先,Tazemetostat是第一类抑制剂的代表,对两种实体瘤有效。单药治疗显示出有临床意义的、持久的反应,并且在经多次治疗的复发性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或晚期上皮样肉瘤患者中普遍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其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观遗传药物的组合可能是提高治疗抗肿瘤疗效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在一项研究中,证明了azacitidine和romidepsin与IFN-α的联合具有很高的治疗潜力,其靶向的是结直肠癌最具侵袭性的细胞成分(即转移细胞和癌干细胞),并调节关键的生存和死亡途径(包括肿瘤ICD)。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使用azacitidine和entinostat对复发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联合治疗,在一些难治性NSCLC患者中显示出客观、持久的反应。

此外,在临床前研究中,已报道EZH2抑制剂可增强ICIs的抗肿瘤反应。在一个病例报告中,一名使用EZH2抑制剂(tazemetostat)治疗的SMARCB1阴性脊索瘤患者对放疗的持续全身反应超过2年。功能分析显示,CD8+ T细胞和Treg细胞的肿瘤内和间质浸润显著增加,与T细胞上PD-1和LAG-3检查点分子的表达增强有关。这些结果表明EZH2抑制促进持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导致免疫检查点激活。新出现的临床数据也表明,表观遗传药物和ICIs的联合疗法有望用于一系列实体癌患者。

目前,有多项表观遗传药物和ICIs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18051662364011771

  小结

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影响癌细胞、免疫细胞、基质细胞、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TME的状态。因此,作为一种干预手段,表观遗传调节本身可以诱导强大的抗肿瘤免疫。

因此,进一步增强免疫治疗效果的一个合理策略是将某些表观遗传调节因子与一种或多种经典免疫治疗方案相结合,如癌症疫苗、ICIs、溶瘤病毒、CAR-T细胞、TCR-T细胞或其他新型免疫刺激剂。表观遗传药物可以诱导ICD并使肿瘤由冷变热,它们可能与其他免疫治疗方案产生协同作用。未来,这些联合治疗方案可能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Epigenetic modulation of antitumor immunityfor improved cancer immunotherapy. Mol Cancer. 2021; 20: 171.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小药说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重磅!超万人研究结果公布!接受..
  • 苏海翔 | 肿瘤免疫治疗与疗效监..
  • 细胞代谢物对肿瘤的影响..
  • 提高免疫层析灵敏的8种武器!..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