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3
一、癌痛的病因及机制
根据病因,癌痛可分为以下三类:
肿瘤相关性疼痛:是指由于肿瘤直接的侵犯压迫或转移所导致的疼痛。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主要是由于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措施引起的疼痛。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肿瘤引起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心理变化而导致的疼痛。
根据发病机制,又可以将癌痛分为以下两类:
伤害感受性疼痛: 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主要有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痛多定位准确,内脏痛多定位不准确。
神经病理性疼痛: 因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所致,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等,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
二、癌痛的评估
癌痛评估需要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原则。 癌痛常规评估一般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常规评估应注意鉴别疼痛原因,例如合并感染、肠梗阻等所致的疼痛。
对癌痛程度的量化评估主要有数字分级法、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 。
数字分级法:疼痛程度用数字,0表示无疼痛,10表示能够想象的最剧烈疼痛。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打分,按对应的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疼痛( 1~3) ,中度疼痛( 4~6)和重度疼痛( 7~10)。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该方法主要用于表达困难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失语等患者。评分时,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进行打分。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分为轻、中、重度三类。
轻度疼痛指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中度疼痛指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干扰;重度疼痛指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严重干扰。
图源: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痛全面评估是指对癌症患者的疼痛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和类型,疼痛发作情况,止痛治疗情况等。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需要进行全面评估。
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
癌痛还需要动态评估,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及变化情况,动态评估对于药物止痛治疗中的剂量确定尤为重要 。止痛治疗期间,应当及时记录用药种类、剂量滴定、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
三、癌痛的治疗 癌痛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五项基本原则:
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首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也可以通过静脉、皮下、直肠等途径给药。
按阶梯用药: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或低剂量强阿片类药物,可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重度疼痛首选强阿片类药,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
按时用药:应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目前推荐以速释阿片类药物进行剂量滴定,以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对爆发痛的处理应以速释阿片类药物为主。
个体化给药:阿片类药物并无标准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尽可能使疼痛得到缓解。
注意具体细节: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癌痛的 非药物治疗主要有介入治疗、放疗、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认知-行为训练以及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
介入治疗 指神经阻滞、神经松解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神经损毁性手术、神经刺激疗法以及射频消融术等。
硬膜外、椎管内或神经丛阻滞等途径给药,有利于减轻阿片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降低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
放疗则常常用于控制骨转移或者肿瘤压迫引起的癌痛,与药物联用可增加止痛效果。
版权声明:公众号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医学论坛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