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陈赛娟团队最新研究:新冠住院患者重症比例约3%,春节将加速感染浪潮,需保护弱势群体

临床研究

2023-01-13      

1056 0

整理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随着近期秋冬COVID-19疫情的持续和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调整,SARS-CoV-2感染在我国广泛传播。

由于采取了强有力的非药物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包括大规模核酸检测、隔离和旅行限制等等,我国有效防止了新冠疫情的大面积爆发,在2022年11月之前,我国大陆地区只有一小部分人感染过新冠。

截至2022年12月13日,全国90%以上人口接种了至少2剂灭活疫苗,60岁以上和80岁以上老年人的第三剂加强针接种率分别达到86.6%和66.4%。疫苗接种和加强针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后发展为危重症。

2022年底,我国调整新冠疫情管控措施,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疫情在我国由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变更为乙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然而,各种Omicron亚型的崛起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我国大多数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经历首次感染或突破性感染。尽管接种两剂疫苗或加强针可以有效诱导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但这种体液免疫只能维持大约6个月时间。此外,我国广泛接种的新冠疫苗是针对新冠病毒原始株,其诱导的中和抗体难以防止BA.4、BA.5、XBB、BQ.1等Omicron新亚型。因此,当面对到来的Omicron感染浪潮时,群体免疫强度可能不是最佳状态。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陈赛娟 、 刘峰 、 王升跃 、 蒙国宇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范小红 等人在 Frontiers of Medicine 期刊发表了题为: Primary assessment of the diversity of Omicron sublineages and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autumn/winter 2022 COVID-19 wave in Chinese mainland  的研究论文。

2022年8月31日至2022年11月29日的公开数据显示,全国的重症/危重病例总患病率为0.035%, 而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26日收治的5706例有症状患者的分析显示,其中有合并症重症/危重症病例占比2.68% (153例) ,无合并症的重症/危重症病例占比0.35% (20例) 。

这些观察结果提醒卫生保健部门应为 重症/危重症病例投入更多资源。此外,数学预测模型显示,此次秋冬疫情可能会在年底席卷中国主要城市,而一些中西部省份和农村地区将在2023年1月中下旬遭遇感染波,而春节期间 (2023年1月21日) 的大量人员流动可能会大大增加即将到来的疫情持续时间和强度。

总而言之,这些初步数据突出表明, 需要划拨资源,对重症/危重症病例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并保护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以确保我国顺利摆脱大流行、促进社会经济复苏。

2861672960239115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从2022年11月16日至12月12日期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检测确诊的COVID-19患者中随机选择了378名,使用全基因组靶向测序技术测序。这些患者均出现轻/中度COVID-19患者常见的症状,例如发烧、头痛和咳嗽等,截至论文撰写时,没有人发展为严重症状。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369个基因组覆盖率超过80%的样本用于后续分析。

测序结果显示,在上述369个基因组中,有353个 (95.66%) 基因组集中在4个Omicron谱系——BA.5.2 (172,46.61%) 、BA.5.3 (118,31.98%) 、BA.2.75 (36,9.76%) 、重组毒株 (27,7.32%) 。

而在上述4个Omicron谱系中,都有一两种亚型所占比例较大,例如,BA.5.2中BF.7占比25%,BA.5.3中BQ.1占比95%, BA.2.75中BN.1占比61%,重组毒株中XBB占比93%。

87371672960239317

进一步追溯显示,94% (105/112) 的BQ.1感染病例和96% (24/25) 的XBB感染病例来自境外。而BQ.1和XBB都是欧洲和北美地区新出现Omicron亚型,因此它们可能也是最近才输入上海的。而对于包括BF.7在内的BA.5.2,有38%-64%的感染病例可归为输入性病例,其余可追溯到大陆其他地区,说明BA.5.2和BF.7在上海出现之前可能已在多地广泛传播。

研究团队检查了各个城市的新增病例期刊,发现北京以BF.7为主,而广州以BA.5.2为主,有北京接触史的病例主要感染BF.7,有广州接触史的病例主要感染BA.5.2。

截至2022年11月29日,全国新冠感染者的重症/危重症病例总发生率为0.035%。由于近期不再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因此无法确定实际感染人数,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人数。

为了评估重症/危重症病例在有症状住院患者中的比例,研究团队仔细检查了2022年9月1日至12月26日期间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5706例有症状患者,并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既往病史将其分为4组。其中5533例 (96.97%) 患者被分类为轻/中症病例,其余173例 (3.03%) 患者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病例。 173例重症/危重症病例中,有153例 (2.68%) 存在严重的合并症,20例 (0.35%) 无合并症。

85931672960239436

这些患者中,疾病严重程度与年龄显著相关,无合并症的重症/危重症病例的中位年龄为66岁,有合并症的重症/危重症病例的中位年龄为59岁,而轻/中症病例的中位年龄为39岁。此外,男性重症/危重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26331672960239615

98671672960239745

接下来,研究团队进行了数学建模,使用时滞微分方程评估了接下来我国几个主要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 ,以几个中西部省份 (甘肃、青海、陕西、四川) 的疫情传播情况。预测结果显示,广州此轮感染浪潮已过,北京、上海和重庆城区正处于浪潮之中,可能会在2022年底过去,而重庆郊区预计在2023年2月初出现感染浪潮。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23年1月21日春节来临,1月中旬会开始出现大量人员流动,预测结果显示,春运会将感染浪潮加速15-30天。预计中西部省份的感染浪潮刚刚开始,预计四川会略早于陕西、甘肃和青海到达感染高峰。

15101672960239807

研究团队分析了中国大陆截至2022年11月29日所有新冠确诊病例数据,得到粗略的累计重症/危重症发生率为0.035%,按照这一比例,如果中国一半的人口 (约7亿人) 在相对狭窄的时间窗口内 (例如在4-6周内) 感染,那么这些重症/危重症病例需要20万-25万ICU床位。

而根据2022年9月1日至12月26日期间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5706例有症状患者的情况来看,有173例 (3.03%) 被诊断为重症/危重症。尽管截至发稿时还没有死亡报告,但一些患者情况危急,可能会致命,这也凸显出在上海等疫情仍在持续的地方,对ICU病房的迫切需求。

研究团队表示,大量研究证据表明,高龄,以及几种合并症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 是重症/危重症的主要风险因素,鉴于当前Omicron的快速传播,中国偏远地区的老年人,特别是那些健康状况不佳老年人,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内发生严重疾病的风险更大,而且,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缺乏药物和ICU设施。

研究团队建议,应当立即通过城乡社区医疗中心/站建立基于抗原检测的居家报告制度,收集COVID-19感染者情况。应针对低风险人群 (已接种疫苗的60岁以下且无合并症人群) 的有症状患者发放非处方药物,并及时对高危人群 (6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合并症或未完全接种疫苗的人群) 进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例如Paxlovid或VV116。特别是,可以考虑紧急授权我国科学家开发的VV116。

与此同时,还应开展N95口罩佩戴、封闭空间保持社交距离、增加交通工具数量以避免交通拥堵等精准非药物公共卫生措施,以减少感染高峰,缓解医疗系统压力。此外,还应加快在农村地区储存和供应特效药和缓解症状的药物,以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的疾病恶化和死亡。

研究团队还建议,将最近获批的吸入式疫苗用于保护未感染Omicron的人群,以及将尚未批准的针对Omicron亚型BA.4/BA.5的二价疫苗应用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第四针加强接种。

最后,必须记录超额死亡,包括直接死于COVID-19或与COVID-19有关的死亡,这些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当前大流行趋势的最新评估和预测至关重要,以确保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的正确进行



医微客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致力于服务医院和企业,协助医生解决科研上的痛点,提升临床科研水平,为企业提供医学写作、医学编辑、科研培训和学术传播等策略支持。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生物世界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大咖分享|有效防治感染性疾病的..
  • 快报 | 在糖尿病患者中使用γ-干..
  • 综述|儿童耐药结核病诊治研究进..
  • 快报|TransFlow:基于全基因组..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