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4
痴呆症是全球人群死亡和残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据估计,全球有5700万痴呆症患者,且未来痴呆症的患病率还将持续增加。不过截至目前,我们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预防或延缓痴呆症的发展。高血压(尤其是早发型高血压)与痴呆症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但是总体而言,目前全球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以及控制率均并不理想。在基层、从社区层面进行可行、有效和可持续的高血压管理,将对公共卫生产生重大影响。
此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团队牵头的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CRHCP)成果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重磅发表。该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由乡村医生主导的强化血压干预,大幅降低了中国农村居民的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
2023年11月11日,心血管领域全球前沿科学进展、研究和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重磅交流大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科学年会(AHA)在费城隆重举行,来自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公共卫生学院的何江教授在会议期间公布了CRHCP的最新结果。分析数据显示,相比常规护理,采用强化血压干预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降幅分别达到22 mmHg和9.3 mmHg,且这些更大的降幅与痴呆症风险显著降低15%、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13%相关。
截图来源:AHA
当前这项整群、随机、有效性试验在中国农村高血压患者中评估了强化降压干预对痴呆症发生风险的有效影响程度。分析纳入了年龄≥40岁、未经治疗且血压≥140/90 mmHg(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或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则血压≥130/80 mmHg)的患者。患者以村庄为单位1:1随机分组(163个村庄为干预组、163个村庄为常规护理组)。
在干预组中,经培训的乡村医生根据标准方案启动降压药物并调整用药剂量。乡村医生接受了规范化高血压管理、患者健康指导、绩效激励等方面的培训;患者则接受了关于家庭血压监测、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依从性的健康指导,以及降压药、家用血压仪的费用支持和社会支持。日常患者管理由乡村医生主导(治疗目标为收缩压低于130 mmHg、舒张压低于80 mmHg),在乡镇卫生院或疾控中心的基层医生指导下进行,市县级医院的专家将针对并发症或难治性高血压提供建议和培训。
常规护理组患者则仅接受强化的常规护理,每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将进行转诊。常规护理组乡村医生未接受上述系统的血压管理培训。
本次分析的主要认知结局为痴呆症事件的发生率。次要认知结局包括:认知损害发生率、痴呆症或认知损害复合结局的发生率、全因死亡率。所有临床事件均由两名神经科医生根据标准方案盲法、独立判定。
统计数据显示,48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7.6 mmHg和72.6 mmHg,而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47.7 mmHg和81.0 mmHg。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收缩压的组间差异达到22.0 mmHg(95% CI -23.4~-20.6,p<0.0001),舒张压的组间差异达到9.3 mmHg(95% CI -10.0~-8.7,p<0.0001)。
随访期间,干预组共有668例患者发生痴呆症事件,而常规护理组有734例。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痴呆症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1.12%/年 vs. 1.31%/年);乡村医生主导下的强化血压干预措施使患者的痴呆症发生风险显著降低15%(p=0.0035)。
干预组共有2506例患者发生认知损害事件,而常规护理组有2808例。乡村医生主导下的强化血压干预措施使患者的认知损害发生风险显著降低16%(p<0.0001)。
干预组共有3174例患者发生痴呆症或认知损害复合结局事件,而常规护理组有3542例。乡村医生主导下的强化血压干预措施使患者的痴呆症或认知损害复合结局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16%(p<0.0001)。
干预组共有1269例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而常规护理组有1392例。乡村医生主导下的强化血压干预措施使患者的全因死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13%(p=0.0004)。
干预组共有1908例患者发生痴呆症或死亡复合结局事件,而常规护理组有2092例。乡村医生主导下的强化血压干预措施使患者的痴呆症或死亡复合结局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14%(p<0.0001)。
安全性方面,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干预组患者严重不良事件(死亡或住院)的发生率也显著更低(p=0.0006)。
百度浏览 来源 : 医学新视点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