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李斯特菌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与防治策略

临床研究

2024-08-23      

817 0

引言

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引起的一种严重的食源性疾病。这种细菌因其广泛的分布和强大的生存能力而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尽管大多数健康成年人感染后的症状轻微,但对于孕妇、新生儿、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而言,李斯特菌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了解该病的病原学特征、传播途径以及临床表现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

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是由李斯特菌属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引起的一种食源性疾病。人们在摄入被这种细菌污染的食物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发热或不适症状。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孕妇和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来说,可能会发展为侵袭性李斯特菌病,导致败血症、脑膜脑炎等严重疾病,并可能引发孕妇流产。

在李斯特菌的不同种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主要的人类病原体,而伊万诺维奇李斯特菌(L. ivanovii)则主要感染动物。其他如无害李斯特菌(L. innocua)、Weihenheimer氏李斯特菌(L. weihenheimeri)、Seeliger氏李斯特菌(L. seeligeri)和灰氏李斯特菌(L. grayi)通常被认为是无害的。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食品生产环境中是一个持续的威胁,因为它可以污染多种食品产品。因此,在从原材料处理到包装和储存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人员需要持续关注这一问题以减少风险。

54771721876519447

图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物中毒(李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的流行病学

李斯特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显示,一旦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造成感染,其死亡率较高,尤其是新生儿面临的风险更大。首次李斯特菌病疫情是在加拿大报告的,原因是食用了被李斯特菌感染的羊粪便污染的卷心菜。

孕妇和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尤其容易受到影响,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中,这类人群的死亡率很高。每年在美国,大约有2500例严重的李斯特菌病病例和500人死亡。

最近一次大规模疫情发生在2017年初的南非,这是由于食用了即食(RTE)肉制品引起的。这次疫情的致死率为27%,共有1060例确诊病例和216人死亡。

大多数疫情都与生产过程有关,因此必须仔细评估可能导致污染的途径,以进行风险评估。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致病机制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致病机制如下:

1、食物摄入:当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时,细菌进入胃肠道,这是病原体初次入侵的部位。

2、胃肠道感染:在胃肠炎的情况下,潜伏期大约为20小时,即在摄入大量污染食物后不久。

3、系统性疾病:对于侵袭性感染,潜伏期较长,大约为20至30天。

4、感染剂量:感染所需的细菌数量尚未完全确定,但通常在引起李斯特菌病的食物中检测到的数量为10^5到10^6 CFU/mL的细菌。

5、粘附与定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通过表面蛋白InlA与肠壁细胞粘附,进而定植并迅速穿透粘膜屏障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

6、抵御胃酸和胆汁:细菌通过谷氨酸脱羧酶(GAD)系统保护自己免受胃酸的破坏,并通过胆盐水解酶(BSH)和胆汁排除系统(BilE)来抵抗胆盐的作用。

7、穿过粘膜层:细菌穿过粘膜层并破坏肠上皮屏障。

8、运输至系统部位:辅助T细胞(CD4+)或细胞毒性T细胞(CD8+)将细菌运送至肝脏、脾脏、淋巴结及孕妇的胎盘等系统部位。

9、逃避吞噬作用:细菌进入宿主细胞后,会被吞噬体捕获,但通过李斯特溶素O(LLO)和磷脂酶的帮助逃逸出来。这些酶在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导致细胞裂解并诱导凋亡。

10、肝脾感染:感染期间,约90%的细菌感染肝脏,10%感染脾脏。在细菌进入感染的肝细胞后,中性粒细胞、库普弗细胞和巨噬细胞会控制感染。

11、微脓肿形成:多形核中性粒细胞聚集在感染部位形成离散的微脓肿。

12、细胞内移动:ActA蛋白促进细菌在细胞质内的移动,并使其在细胞间传播,导致系统性李斯特菌病。

13、子宫感染:细菌在子宫内的定植会导致流产和早产,通过血液穿透胎盘屏障。这会引起胎盘感染,表现为多个微脓肿和局部坏死性绒毛炎,最终导致胎儿死亡。

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人体的过程。

9301721876519909

图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来源: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症状

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下:

对于胎儿和新生儿:

胎儿李斯特菌病可导致流产或早产,出生的婴儿可能患有婴儿肉芽肿性败血症(granulomatosis infantiseptica),这是一种具有高死亡率的情况。

微脓肿(pyrogranulomatous microabscesses)也可能在新生儿全身扩散。

对于孕妇:

多数情况下,孕妇可能没有症状,如果出现症状,可能表现为轻度流感样症状,如头痛、发热、寒战和肌肉疼痛,这些症状会持续一至两周。

对于新生儿:

新生儿李斯特菌病可导致脑膜炎、胃肠炎和肺炎等病症。

对于成人:

成人李斯特菌病的症状可能表现为意识状态的严重改变、运动障碍和脑部麻痹。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乏力、视觉障碍和菱脑炎(rhombencephalitis)。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心内膜炎、心肌炎、关节炎、肺炎、肝炎、鼻窦炎、结膜炎以及在奶牛中的乳腺炎。

李斯特菌病的治疗方法

治疗李斯特菌病的方法如下:

1、轻微症状:如果感染症状较轻微,可能不需要药物治疗。

2、严重情况:对于严重的病情,应尽早开始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阿莫西林(Amoxicillin)、青霉素G(Penicillin G)和庆大霉素(Gentamicin)。这些抗生素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3、脑膜炎或败血症:如果患者出现脑膜炎或败血症,需要静脉给予抗生素,并且需要精心护理和至少6周的治疗。

4、胃肠炎:对于胃肠炎症状,可能需要补液疗法来平衡体内的电解质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案应当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恢复情况。

预防和控制李斯特菌病

预防和控制李斯特菌病的方法包括:

1、适当的热处理或巴氏杀菌:在食用前对加工食品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或巴氏杀菌。

2、彻底烹饪:在食用前彻底烹饪冷藏的肉类和海鲜。

3、农场和加工场所的清洁:保持农场、动物饲料、青贮饲料以及加工车间的清洁,以防感染。

4、实施卫生措施:在加工车间实施严格的卫生措施,并定期监控生产设施。

5、避免特定食品:孕妇和易感人群应避免食用沙拉、熟食肉类以及软奶酪等即食食品。

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李斯特菌病的发生率。

总结

总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具有高度适应性和生存能力的病原体,它可以通过多种食品传播给人类,特别是即食食品。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李斯特菌病的症状可能是轻微的,但它对于某些高危人群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公众对高风险食品的认识以及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对于预防和控制李斯特菌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Bortolussi, R., & Mailman, T. L. (2010). Listeriosis.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 470-488.

2、Vazquez-Boland, J. A., Kuhn, M., Berche, P., Chakraborty, T., Dominguez-Bernal, G., Goebel, W., … Kreft, J. (2001). Listeria Pathogenesis and Molecular Virulence Determinants.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14(3), 584-640.

3、Buchanan, R. L., Gorris, L. G. M., Hayman, M. M., Jackson, T. C., & Whiting, R. C. (2017). A review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 An update on outbreaks, virulence, dose-response, ecology, and risk assessments. Food Control, 75, 1-13.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灰藻生物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火锅配‌啤酒,人生无烦忧‌~但..
  • 42℃的秋天,你在重庆要注意啦!..
  • 93%的儿童肿瘤消失!CAR-T疗法在..
  •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为啥好多..
  • 推荐阅读 更多>>
  • 猴痘病毒——痘病毒的体内感染过..
  • 全网药品比价系统上线!实体药店..
  • 中关村建设创新应用加速器,打造..
  • PegIFNα促进慢乙肝患者HBsAg清..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