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心搏骤停后护理系统可改善幸存者的神经功能

临床医学

1970-01-01      

1556 0

  近期发表于Circulation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一项改善心搏骤停后护理的区域性系统使更多心搏骤停患者得以生存并无神经损伤。神经功能良好的幸存者比例由19%升至51%。该研究结果支持美国心脏协会(AHA)关于心搏骤停后护理的建议。
  研究提示在应用一种新型区域性护理系统后,遭受神经损伤的心搏骤停幸存者减少。2009年日本Aizu地区建立了先进的心搏骤停后护理系统,包括急救系统(EMS)将幸存者直接或在边远医院有效恢复心搏后转运至专科医院,治疗措施包括低温疗法、补液、心血管药物、呼吸管理、PCI开通阻塞动脉等。2000年AHA曾提出心搏骤停治疗中的“生存链”,其中的4个环节包括:呼叫911以尽早得到急救护理;早期CPR;早期除颤;早期有效的心血管支持。2010年AHA复苏指南将上述日本Aizu地区采用的措施作为“第五环”。
  研究者对比该区域系统应用前后的患者数据发现:①生存至出院的比例由2.3%显著升高至4.2%; ②1个月后神经功能良好的患者比例为19% vs. 51%; ③低温疗法应用前后恢复心搏的患者比例为11% vs. 76%; ④ICU患者接受适宜血液动力学管理的比例为0 vs. 100%。
  第一作者Takashi Tagami博士(日本医学院,东京)说,“这些发现提示‘第五环’与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相关。“Aizu地区1482例心搏骤停患者的数据表明,“第五环”技术的应用使1个月时神经功能良好的生存率由0.5%升至3%。Tagami说,“这项研究提示,引入区域性复苏护理系统,即‘第五环’,使得在专科医院ICU内治疗所有潜在幸存者成为可能。”


  AHA newsrelease 2012



科研资讯(站内): 心搏骤停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心搏骤停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瑜伽可能改善卒中幸存者的平衡功..
  • 美式快餐东南亚裔人群的心脏病风..
  • 强化心率控制可减少CCTA辐射..
  • ROMICAT Ⅱ:急诊室冠状动..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