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据一项新研究结果,太胖——以及可能太瘦——与全因死亡率风险升高有关。据研究者称,在低体重个体中,全因死亡率风险升高可能是预存疾病的结果,当对潜在混杂因素校正时相关性减弱。
有关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0年12月2日刊的对近150万白种成人进行的大型荟萃分析的结果,主要研究者Dr Amy Berrington de Gonzalez(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说,对低体重数据有一些可能的解释。
“其中之一是,我们真正看到的是一种偏倚,即事实上不是低体重使你处于升高的死亡风险中”,Berrington de Gonzalez说道。“而是你的低体重是因为你有某种预存疾病,正是这种疾病真正使你处于升高的死亡风险中。从我们的结果中有一些提示,可能是解释,我们不能肯定地说,但当我们排除了有预存状况的受试者后,风险程度降低。当我们随访受试者更长时间时,风险甚至还会变得更小,这可能意味着有这些预存状况的受试者在研究早期已经去世,且随着我们进入更长时间的随访,我们会获得更为纯净的分析。
以往冲突的研究
检验全因死亡率和体重间关联的既往研究已经证明,那些体重指数(BMI)>30 kg/m2的肥胖个体中,心脏病死亡、卒中和特定癌症的风险有明确升高。然而,据研究者所言,在超重个体中这种相关性没那么明确,且一些研究提示超重(定义为BMI介于25~29.9)可能是有益的或者对全因死亡率影响很小。其他研究已经提示,低体重可能也会使个体处于升高的死亡风险中。
在这项新的荟萃分析中,研究者检验了国家癌症研究所队列联盟中随访时间超过5年并包括非西班牙裔白种个体中超过1000例死亡和基线时确定了身高、体重和吸烟状态的前瞻性研究。总体上,19项研究146万个体被纳入,其中58%为女性。基线时中位年龄为58岁,中位BMI为26.2。
中位随访10年,且在这一时间内有160 087例死亡。BMI介于22.5~24.9的个体中,年龄标准化的死亡率最低,当研究者评估低体重、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时这被用作参照BMI。总体上,BMI和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J型关联,且当那些曾吸烟或是现时吸烟者的个体以及那些基线时有癌症或心脏病的个体被从本分析中排除时,风险比升高。
与参照女性相比,在从未吸烟的健康女性中,低体重与死亡风险升高47%有关,而肥胖则与死亡风险升高44%有关。病态肥胖即那些BMI>40者的全因死亡率风险较那些BMI介于22.5~24.9者高2.5倍。研究者报告称,在男性中风险比相似。
在从未吸烟的健康女性中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比
作为对该结果尤其是超重和全因死亡率之间关联的评论,Berrington de Gonzalez表示,他们本希望观察到在这一队列中死亡风险升高,尽管既往研究提示额外增重一点点可能是有益的。
“当我们排除了吸烟者和有预存状况者,我们确实发现超重与死亡风险小幅升高有关”,她说。“风险升高约10%,但我们的研究人数非常巨大,因此有高度统计学显著性”。
正如所提到,在对低体重个体15年或更长时间的随访中,仅那些BMI介于15.0~18.4者与参照组相比仍处于升高的死亡风险中。与此相似,对所有低体重个体,那些报告了较高水平体力活动的个体风险较低,尽管这种趋势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该研究被设计用于检验全因死亡率和BMI之间的相关性,但研究者梳理出了心血管疾病死亡和癌症。与总体结果一样,那些BMI最低(15.0~18.4)的个体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和癌症风险。该研究还帮助提供一些有关降低死亡风险的最佳BMI值的数据。基于该荟萃分析,最佳BMI似乎是介于20~25,或者对5’9"的个体体重135~170磅。
From Heartwire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