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晚期NSCLC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免疫治疗的突飞猛进掩盖了抗血管生成治疗曾经的辉煌。但随着安罗替尼获批NSCLC三线治疗适应症,抗血管生成治疗再次进入到我们的视线。肿瘤资讯独家采访周向东教授,详解ALTER0303数据,点评抗血管治疗的现状及未来。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全程管理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呼吸专委会 常委
重庆抗癌协会呼吸专委会 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肺癌耐药相关基因、肺癌干细胞、性激素与肺癌的关系和肿瘤信号转导通路为主要研究方向。
承担并完成包括3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各类课题11项、在研7项。
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17篇(IF>5分四篇),以第二作者发表SCI论著1篇(Cancer Research)
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现状
周向东教授:抗血管生成治疗历史悠久,早在1971年,Folkman教授就发现2mm大小的肿瘤,已经具有诱导血管新生的能力,因而血管生成是肿瘤的十大特征之一,相关的研究从此开始。目前肿瘤抗血管生成的药物有很多,主要包括三类:1、单抗类。针对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者其受体VEGFR。目前临床应用的是贝伐珠单抗(商品名-安维汀)。2、血管内皮抑素,如国产的恩度,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的迁移达到抗血管生成的作用。3、多靶点药物,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达到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包括安罗替尼、呋喹替尼、索拉非尼等。多靶点药物主要作用于VEGFR这个靶点,也包括其他的一些靶点。如安罗替尼除了针对VEGFR这个靶点,还能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及c-kit等信号分子的作用。前两者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后者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贝伐珠单抗上市较早,研究比较多,可以联合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最新的研究发现还可以联合免疫治疗。晚期NSCLC患者,传统化疗中位OS 8~10个月。E4599研究发现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欧洲人群中位OS超过1年。在我国,周彩存教授领衔的BEYOND研究发现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中位OS达到24.3个月。贝伐珠单抗在肺癌的适应症人群是非鳞NSCLC,早期研究是针对全部NSCLC,但研究过程中6例鳞癌患者出现致死性大咯血,所以获批的适应症为晚期非鳞NSCLC。国产恩度上市也有一段时间,中科院王金万教授领衔的国内多中心研究发现,恩度对所有类型NSCLC均有效果。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类药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晚期肝癌的一线用药索拉非尼,很早就在NSCLC开展过研究,结果为阴性。
安罗替尼在NSCLC的成功,填补了晚期NSCLC三线治疗的空白。吉非替尼针对NSCLC二线及以后患者的研究,结果是阴性的;厄罗替尼开展过类似的研究,结果虽然是阳性,但与安慰剂相比中位OS只延长了2个月。
安罗替尼NSCLC三线疗效喜人,ALTER0303研究结果解读
周向东教授:ALTER0303研究入组的是,经二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与安慰剂相比,中位OS 9.63m vs.6.3m,安罗替尼延长了3.33个月;中位PFS 5.37m vs.1.4m,安罗替尼延长了3.97个月。晚期NSCLC三线没有标准治疗,一般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这样的结果难能可贵。安全性方面,发生较高的是乏力,总体发生率46.26%,考虑到三线治疗的患者,一般状况相对较差,这样的结果也能接受。高血压发生率最高,达到64.63%,三级及以上达到13.27%。但该研究入组条件比较宽泛,很多患者入组时已经存在高血压。皮肤毒性是比较影响患者耐受的不良反应,总体的发生率为43.2%,三级及以上为3.74%;对于临床医生更为关注的三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仅高血压超过5%,说明安罗替尼耐受性良好。其他主要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胆红素升高,促甲状腺素升高,血脂异常,尿蛋白升高等。因此,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血压、肝功能、甲状腺的功能、血脂、尿常规,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等。我个人的处方经验,在真实世界中使用安罗替尼治疗后线NSCLC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局限以及研究展望
周向东教授:近年来肺癌的治疗出现了很多突破性进展,EGFR-TKI已经发展到四代,ALK阳性TKI也有第三代药物的报道,免疫治疗的效果同样喜人。
至于抗血管生成治疗,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比较有限。抗血管生成的药物中,单靶点的单抗类药物必须走联合治疗之路,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或者联合免疫治疗,单独使用疗效欠佳。多靶点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但同类药物较多,各有其特点和适应症人群。像呋喹替尼、阿帕替尼,在晚期NSCLC的三线治疗也有小规模研究的报道。最后,NSCLC后线的患者如今有了更多的选择,如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其实抗血管生成治疗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乐观的,因为抗血管生成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并不矛盾。无论化疗、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理论上与抗血管生成治疗都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联合治疗是未来的趋势。安罗替尼已经获批NSCLC三线治疗,可以考虑尝试用于二线、一线的患者。当然与靶向药物联合用于一线治疗时,需要注意皮肤黏膜的副作用。我个人认为在维持治疗时可以考虑联合安罗替尼,联合用药的时候要注意剂量的调整,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如果不能耐受12mg Qd,可以减量至10mg Qd,甚至是8mg Qd。当然这还需要更多临床实践的探索。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