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8月25~26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联合举办的“CSCO 2018第四届北京黑色素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云集了国际黑色素瘤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与中国关注黑色素瘤事业发展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一道,分享交流全球的最新研究进展,切磋探讨黑色素瘤诊治和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为我国学者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澳大利亚黑色素瘤研究所(MIA)主席Georgina Long教授分享黑色素瘤免疫治疗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经验。
国际著名恶性黑色素瘤专家
Society for Melanoma Research候任主席
澳大利亚黑色素瘤研究所(MIA)主席
悉尼大学皇家北岸医院黑色素瘤肿瘤学和转化研究的主席
NHMRC资助的黑色素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首席研究员。
ASCO黑素瘤/皮肤癌科学委员会成员(2016年主席)
澳大利亚黑色素瘤管理指南委员会的肿瘤医学领导
“AJCC癌症分期系统第八版”黑色素瘤专家小组成员
免疫治疗长期生存获益数据喜人
Georgina Long教授:在2018年的ASCO会议上报道了多项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黑色素瘤I期研究的5年生存数据(KEYNOTE001研究),总体人群中5年生存率为34%,初治人群中的5年生存率为41%;另外一项随机对照III期研究(KEYNOTE006帕博利珠单抗对比伊匹木单抗的疗效对比)公布了4年的长期随访结果,帕博利珠单抗组和伊匹单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2.7个月和15.9个月,其中部分患者完全缓解(CR)。随访结果不仅观察到帕博利珠单抗组的显著持续获益,并首次观察到抗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可以取得长期的疾病缓解。
免疫治疗新启示:一旦起效,长期获益几率高
Georgina Long教授:与其他治疗策略不同,免疫治疗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长期的生存获益。但难点是对免疫治疗有响应的患者仅为部分而非全部,一旦患者对免疫治疗有响应,尤其是那些取得完全缓解或取得较明显部分缓解的患者,取得长期的疗效获益的几率更高。遗憾的是,现阶段哪些患者将对免疫治疗有响应仍无法识别,我们仍在探寻背后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40-50%取得客观缓解的患者,有更高的几率获得较长的疗效持续时间。
免疫治疗新启示:初次治疗有效,进展后再次治疗仍可再获益
Georgina Long教授:我们可以将患者分为两个群体:第一,对免疫治疗原发耐药的患者,一般不考虑再次尝试免疫治疗,出现耐药几率较高,建议尝试其他的治疗策略,如免疫联合治疗。第二,对初次免疫治疗有响应,停药后出现进展的患者,再次尝试免疫治疗,大部分患者会重新起效。目前,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那些在初次免疫治疗中取得较好客观缓解率的患者,再次使用免疫治疗有很大可能80%-90%会再获益。
免疫治疗新启示:2年仍为目前普遍推荐的时长
Georgina Long教授:目前,对于免疫治疗的最佳使用时长和最佳给药剂量仍然未确定,相关的研究正在探索免疫治疗的最佳使用时长。如一项研究正在评估患者在完成6-12个月的免疫治疗后随机分组,一组停药,另一组继续用药,以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目前,推荐的免疫治疗时长是2年,这是基于经验和临床研究的数据。但有部分患者,尤其是在治疗初期就取得完全患者的患者,这部分患者是可能被治愈的,也许不需要治疗2年,目前我们仍未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患者通常在治疗2年后停药;如果患者强烈要求更早停药,也可考虑提前停药;此外对于那些老年、往返医院非常困难的患者也可能考虑提前停药,但前提是患者需要取得非常好的客观缓解,才考虑提前停药。
抗PD-1单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前景看好
Georgina Long教授:目前,免疫联合治疗的最佳方案为抗CTLA4单抗联合抗PD-1单抗,如伊匹木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以及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低剂量伊匹木单抗。目前这一方案是最佳的联合策略,尚未观察到其他联合方案优于这一策略,有很多I期研究探索了以抗PD-1单抗为基础的联合策略,如联合靶向治疗、T-vec、Toll样受体9、HDAC抑制剂、CDK4/6抑制剂、AKT抑制剂等各种不同的药物。目前,尚无研究证实其他免疫联合方案优于抗CTLA4单抗联合抗PD-1单抗,但我希望未来能有所突破。目前的问题是,我们对耐药机制的研究仍然有限。当患者对单药免疫治疗无效时,我们总是尝试如何采用联合策略让冷肿瘤变为热肿瘤,而没有深入思考这些患者为什么对免疫治疗无响应,如何对这些患者进行更特异性的治疗。总体而言,免疫治疗的未来是非常有前景的,但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基础研究,首先是明确耐药的机制。
祝贺帕博利珠单抗中国获批上市,打开新生之门
Georgina Long教授:帕博利珠单抗终于获批用于中国患者的治疗,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澳大利亚作为中国的邻国,我深知在药物尚无获批之时,医生和患者的焦虑,而目前,帕博利珠单抗终于获批,这对于中国医生和患者而言,都是一个值得庆祝的事件,中国患者终于能够从这一创新性的治疗中获益。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个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因此我们仍需要继续进行免疫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我对中国医生的建议是,在进行免疫治疗时,需要合理的选择治疗人群,并密切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虽然帕博利珠单抗的耐受性良好,但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报告不良反应,使得中国医生能够积累相关的经验,更好的管理患者。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