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患者通常是因其他症状或在妇科检查偶然发现,一旦诊断延误,常用的标准化抗癌治疗往往起不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近日,Myeong Seon Kim等人报道了一例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其诊治过程和最终预后丰富了有关此类病人处置方案的思考[1]。
在所有新诊断的癌症中,恶性黑色素瘤大约占到0.03%,特别是原发于女性生殖器的恶性黑色素瘤,其发生更为罕见,约占所有黑色素瘤的2%[2]。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早期一般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因此常常不能及时发现和诊断,这也导致其预后往往不良。通常来说,子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会采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然而,术后标准化的辅助化疗方案尚未能够最终确定。另一方面,因抗PD-1药物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已经在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所以K药也是目前最具潜力的辅助治疗选择之一。但是,Myeong Seon Kim等人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了一位已经行根治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宫颈黑色素瘤的患者,其治疗效果却并未达到预想中的水平。
基本情况
病人是一名40岁的中年女性,因出现间歇性血性阴道分泌物7个月,而到医院就诊。在进行了宫颈肿块穿刺活检后,被诊断为宫颈恶性黑色素瘤。在妇科检查方面,病人的宫颈部存在一个外生性、质硬且色素沉着的肿块,已累及阴道上部。
在接受了腹部CT和盆腔磁共振检查后,研究人员发现病人的宫颈肿瘤累及范围较广,已经侵犯了上阴道、双侧髂骨、右肾旁区和直肠。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PET-CT)中,病人的几个淋巴结、T4/L5椎骨和肺部也可以观察到轻度的氟-18-脱氧葡萄糖摄取,提示存在肿瘤转移病灶。
治疗措施
为了缩小肿瘤大小,病人进行了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上阴道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组织学检查显示肿块大小为9.5×7.5×4.5 cm,伴有淋巴管侵犯,且已经累及阴道旁软组织。
术后,病人接受了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方案为2毫克/公斤体重,每3周静脉注射一次。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之前,病人的ECOG评分为1分,能够完成所有日常生活活动,如饮食和运动。但是在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之后,病人的ECOG评分降到了3分,基本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且由于严重的背部疼痛,病人几乎无法起床。除了背部、腹部和手臂出现轻度皮疹外,病人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最终病人的整体情况变得相当槽糕,在最后一次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的8个月去世。
讨论
当前,针对晚期转移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法。已经有报道证实,对于那些病情已经达到Ⅲ期的患者来说,接受放射治疗伴/不伴化疗的预后都并不能令人十分满意[3-5]。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以提高术后全身化疗和/或免疫治疗的效果就是一种很具有潜力的治疗选择。
虽然在本次报道的病例之中,宫颈黑色素瘤并没有对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包括新的免疫疗法和常规治疗在内的更多的临床数据仍有待进一步去发掘,相信在新的治疗技术的不断推广下,广大医务人员终将会找到针对此类妇科肿瘤合理而又高效的治疗举措。
1. Kim, M.S., et al., 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treated with pembrolizumab after radical surgery: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Obstet Gynecol Sci, 2018. 61(4): p. 524-528.
2. Patrick, R.J., N.A. Fenske, and J.L. Messina, Primary mucosal melanoma. J Am Acad Dermatol, 2007. 56(5): p. 828-34.
3. Yuan, G., et al., 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cervix: Report of 14 case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Oncotarget, 2017. 8(42): p. 73162-73167.
4. Teixeira, J.C., et al., Primary mela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figo stage III B. Sao Paulo Med J, 1998. 116(4): p. 1778-80.
5. Cantuaria, G., et al., 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Gynecol Oncol, 1999. 75(1): p. 170-4.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