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为什么一到年底就出现血液短缺的“魔咒”?
清晨,上班路上偶然听到电台中播放着一个紧急求助电话,一位女士希望可以通过电台求助爱心人士献血救人。
从她的讲述可知,他的丈夫被诊断患有“急性肝衰竭”,现正在医院抢救,急需A型血浆3000ml,而此时中心血站的A型血浆紧缺,只能借助媒体渠道获取好心人的帮助。
一时间,电台打破常规,延长节目时间,帮助求助者呼吁A型血朋友前去献血。
众所周知,每年到了冬季,特别是临近年底,各地血库的血液库存量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现象,甚至会有告急的现象。一时间血站陷入“献血少,用血多”的窘境。
到底是为什么呢?
冬日天气寒冷,大众户外活动相较其他季节变少,献血的人也会相应变少;
献血的主要群体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逐渐放假返乡,导致献血人数持续减少;
冬季是疾病、事故的高发期,这个阶段也是临床用血的高峰期。
当然,出现这种“血荒”的情况,不仅只是季节原因导致,主要还是因为献血人群的总数较少,从长远来看,仍需相关部门积极宣传,获得大众广泛的参与和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满足以下条件可进行献血:
年龄:18-55周岁,体重:男≥50kg 女≥45kg,身体健康即可。
患有艾滋病、传染性肝炎、结核、过敏性疾病、心脏病、血液病、精神疾病等患者禁止献血。
按国家规定,一个人每次献血量可以是200毫升、300毫升、400毫升。
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每次献血的量,仅占血液总量的5%-10%。
犹记得电影《天下无贼》中的王薄和傻根的一段对话,搞笑又逼真:“献血?要献多少血?一杯。那我身上有多少血?一盆。那我也去献一杯吧。”通俗易懂!
所以,献血后并不会影响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也不会有“伤元气”的说法。
1. 献血后需用消毒棉球按住伤口3至5分钟,静坐10分钟左右后,无异常反应才可离开,短期内针眼处不要碰水。
2. 献完血后一定要注意好休息,保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不宜做剧烈运动。
3. 关于饮食,献血后应注意补充蛋白质,可适当增加牛奶、瘦肉、动物肝、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多喝水、多吃蔬果等,不宜喝酒。
4. 另外,献完一次血后,都有一个恢复期,一般在半年至一年,短期内不要再进行献血了。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献血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条件允许你也可以去当一名献血小战士哦~给有需要的人一份生命的接力,一起过个暖冬!
百度浏览 来源 : 医学库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