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11 月 26 日, 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意见反馈时间截止到 2021 年 12 月 12 日。图源:国家卫健委官网截图
2006 年 2 月,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提出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包括检查资料互认和检验结果互认。
要求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并逐步推广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的有效措施。
2009 年 6 月,卫生部印发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 (试行)》,对全国省级以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规划、设置、考核、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2010 年 6 月,卫生部印发《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就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有关工作提出更明确的要求。
2018 年 7 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 「互联网 + 医疗健康」 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
提出逐步将所有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到 2020 年,医疗机构通过省级、地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并实现医疗联合体内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避免患者重复检查。
各省也出台了相应政策,例如河南省卫健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称要继续推进全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11月26日,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网站上发布了一份《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要加速了”,一位三甲医院影像科主任评价道。对于医院检查不能互通的问题,曾有媒体将其总结为:“不同医院对检查检验结果不能认、不敢认、不愿认”。如果说“不能认”和“不敢认”是源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愿认”则是因为,目前的评估中,检查是作为医院的收入而非成本,医院不希望放弃自己的这个收入来源。而在本次发布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第三十五条指出: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要求。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纳入国考,并对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资料共享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这一次,一项会影响中国1万多家公立医院,2万多家民营医院,以及数万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变革也许真得要开始了。
为什么不愿认?
早在2005年3月,两会期间,当时的惠州市政协委员黄琳提出了“推行医检报告互认制度”,其中明确提出:“各医疗机构的医检报告单互不通用,不利于资源充分利用,又增加患者负担,对医疗部门的形象亦有一定影响。”同年,杭州、哈尔滨、河南等省份城市就开始了检验结果互认的尝试。2006年北京的三甲医院也开始了试点。一位退休的北京某三甲医院检验科主任告诉八点健闻,当时这种互认叫做“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实验室”,也就是满足质量要求的几个检验实验室可以互认。主要集中在血常规、生化的部分结果,以及免疫的检查结果等。时至今日,十六年过去了,试点互认的地区越来越广,涉及的检查项目也不断扩大,但是患者的感受却还是重复检查严重。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行之所以这么难,“不愿认”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艾力彼创始人庄一强告诉八点健闻,医疗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手术等医疗服务、药品,第三个就是检查。近年来,药占比考核、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控费、带量采购,长期用来“养医”的药品收入已经基本没有了。药品零加成之后,对医疗费用有一定的调整,弥补了这部分。但是检查仍然是医院的收入来源之一。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全国基本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之后,2018年,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住院费用中,药品费用占比下降了3.1%,而检查治疗费占住院总费用的51.6%,同比增长了3%,而同期医疗服务设施费只增长了0.1%。行业分析,医疗机构实际上是把药费的损失转嫁到了检查费用上,改革预期的用医疗服务来弥补并没有真正落实。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2015年就曾撰文指出,多做检查已经成了一些地区为对抗药占比等新政的一种拆解之法。他的一个亲戚就曾在一周之内,应医生的要求做了3次血糖、3次心电图。不可否认,不愿互认、重复检查屡禁不止,与医院的经济收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浙江某三家医院主管信息的副院长张建(化名)告诉八点健闻,在医改完成医院收入结构调整之前,检验费在医院收入中占一定比例,医生诊疗费仍未提升。因此每家医院在执行结果互认的时候都没有积极性,因为检验项目数量减少会影响科室运营。2021年9月30日,浙江省宣布全面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首批共享的项目设计93个检查类项目和180个放射类项目,几乎覆盖了所有临床高频检查检验项目。7月初已经开始试点的杭州市富阳区,试点1个多月就节约了300多万元检查检验费用支出,而这本来应该是医院的收入。对此,庄一强向八点健闻指出,医院靠检查养医已经走不通了。“医院得转变整体思路,发展专科建设,提高医生的医疗技术能力,要靠手术等能体现医生专业知识含量的医疗技术服务,而不是依附在药品或者检查上面的附加值去创收。”庄一强认为,这也是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方向。“依附在那些有形的药品检查上面,等于医生是帮药厂打工,医生是帮器械厂打工。现在,说通俗点,就是要通过医生的手艺赚钱。”
1. 检验技术受限
在最新办法中统一了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单样式,对于检验结果应当注明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然而即便是同级医院之间,即使使用的同一种检测方法,由于仪器型号或生产厂家等的差别,也无法达到检验结果完全一致的水平。
无论是仪器型号、检测方法、试剂甚至实验室温度,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从技术层面实现检验检查互认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医疗纠纷责任归属难
以检验人的亲身经历来说,一名男患者,梅毒 TP 阳。三天后,再次抽血检查 TP 阴。相隔 2 天特异性抗体就发生了变化,也幸好就隔了 2 天,我们及时找出上管血,检验发现两管血血型不同,明显不是同一人。
直接报到医院,医院一查,是抽血的护士没在意,女的用了男的医保卡。结果,护士当月被扣奖金。
像此类医疗事件,如果换做不同医院,就会给检验人及医生造成很大的困扰。
在最新办法中提出了六种【复检条件】 :
图源:征求意见稿截图
由于疾病在不断变化,一些检查相隔一段时间,结果就可能不同。对于特定项目的复检时间间隔就很难界定。
如果上一家医院检验科做了化验,万一结果错了,医生参照以前的检查结果,制定了治疗方案,导致了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很难判定责任归属。
3. 利益分配难
最新办法中明确规定,对已有检验结果符合互认条件、满足诊疗需要的,不得重复检查检验。
这意味着原本孤立、封闭的检查检验资源将得以有效利用。同时这也意味着公立医疗机构的利益将重新分配,检验检查是医疗机构的主要收入之一,检验互认会不会继实施药品零加成之后再一次动了医院的奶酪?
抛开医疗机构之间的蛋糕分配不谈。在一家医院做了检验,去同级别家就不做这些项目,检验科的奖金和绩效都与这些检验项目息息相关,化验少了,收入必然又降了。
百度浏览
来源 : 网络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1)
凡夫
2021-12-04 22:46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