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1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可影响血压变异性,引发患者心血管风险等不良结局1。在临床中,静息心率是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与成人高血压发病风险呈线性正相关2。有研究表明,静息心率每增加10次/min,高血压风险增加11%3。除此,静息心率增快也是中国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率的一个长期危险因素,表明快静息心率预示高血压患者预后不良4。Framingham研究发现,合并快静息心率(男性>69次/min,女性>74次/min)的高血压或高血压前期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较正常静息心率患者增加25%~50%5。2016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科学年会发布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共识,提出静息心率在80~85次/min以上为快静息心率,建议高血压患者应重视静息心率的控制6。
快静息心率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以及发展,高血压患者也常伴有快静息心率。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平均静息心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人群,合并快静息心率(>85次/min)的高血压患者比例是正常血压人群的2.3倍5;其内在机制为高血压患者处于交感神经激活状态,交感和副交感平衡失调,由此可导致心率增快和血管收缩力增加,进而使血压进一步升高3。研究发现,静息心率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快静息心率与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风险增加相关,且随着静息心率的增快肾功能损害逐渐加重3。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在控制血压达标的前提下兼顾心率的管理。
BB+CCB是我国临床主要推荐应用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之一。抗高血压药物中,β受体阻滞剂(BB)具有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慢心率的作用;是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的首选药物。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两者联合机制互补,可抵消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及外周血管收缩;不仅降压效果显著,还减少了不良反应7(图1)。
图1 BB+CCB的作用机制
目前,BB+CCB已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心率增快高血压患者的主流联合治疗方案:
ESH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管理第二次共识声明(2016)6建议,对于症状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考虑使用减慢心率的药物(主要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7建议,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推荐BB+CCB作为优化联合治疗方案;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共识(2019)8建议,高血压合并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患者可首选或联合使用β阻滞剂,从血压达标的角度,BB+CCB是常用方案;
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2建议,对心率增快者优先推荐β受体阻滞剂,血压未达标者β受体阻滞剂可联合二氢吡啶类CCB;对使用CCB后心率增快而血压未达标者可以联合β受体阻滞剂。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SPC):
长效降压兼具心血管保护作用
比索洛尔是第二代分子长效β受体阻滞剂,其心血管保护作用强,是目前国内高交感高血压患者首选2。有研究显示,比索洛尔是β1选择性最高的β受体阻滞剂,对β1受体的亲和力是β2受体的19.6倍(图2)8。比索洛尔作为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是可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首选BB类药物。
图2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之间受体选择性对比
图3a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平均血压
随治疗时间下降情况
图3b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平均心率
随治疗时间下降情况
图4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的作用机制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SPC):
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依从性更优
图5 研究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图6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患者的
依从性调查结果
百度浏览 来源 : 网络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