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6
甲状旁腺的分型
朱精强等根据甲状旁腺与甲状腺的位置关系及原位保留的难易程度将甲状旁腺分为A、B两型(下图)。
1、A型为紧密型 ,即 甲状旁腺与甲状腺的关系紧密、相对较难原位保留。 其中又分为3个亚型: A1型,甲状旁腺与甲状腺表面平面相贴; A2型,甲状旁腺部分或完全嵌入甲状腺内,但是位于甲状腺固有被膜外; A3型,甲状旁腺完全位于甲状腺组织内,与A2型的区别是在甲状腺固有被膜内。
2、B型为非紧密型 ,即甲状旁腺与甲状腺之间有自然间隙,比较容易原位保留。 也分为3个亚型: B1型,甲状腺周围型,即除了B2及B3型的所有B型; B2和A3型不可能原位保留。 甲状旁腺肉眼的辨认 甲状旁腺可通过肉眼、正显影及负显影等方法来帮助辨认,但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肉眼辨认甲状旁腺。要根据甲状旁腺的解剖部位、外观及对缺血的耐受性等来综合判断。
通常甲状旁腺不易与脂肪滴、淋巴结、异位甲状腺及异位胸腺相区别 。随着高清腔镜及3D腔镜的临床应用,由于具有放大效应及立体效果, 腔镜甲状腺手术较开放手术更容易确认甲状旁腺 。
1、甲状旁腺与脂肪滴的鉴别: 由于多数甲状旁腺被外周脂肪组织部分或完全包裹,因此两者不易区别。其鉴别要点如下: (1)颜色: 甲状旁腺一般为棕黄色或棕褐色(依含主细胞的量不同其颜色而异),而脂肪滴为淡黄色。
(2)包膜: 包裹甲状旁腺的脂肪有完整的包膜,用尖刀片挑开包膜后可发现棕黄色或棕褐色的甲状旁腺,而脂肪滴没有包膜,用尖刀片挑开没有棕黄色或棕褐色的组织。
2、甲状旁腺与淋巴结的鉴别:其鉴别要点如下
(1)颜色: 甲状旁腺是棕黄色或棕褐色,而淋巴结为淡红色(肉色),有的苍白。
(2)厚度: 这是鉴别甲状旁腺与淋巴结的关键点之一。一般情况下,甲状旁腺的厚度与长宽径相比较薄,一般仅1~2mm,很少>3mm,而淋巴结相比较厚,其长宽厚三径比较接近。
(3)质地: 甲状旁腺的质地软,而淋巴结的质地相对较硬,尤其是有癌转移的淋巴结更硬,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淋巴结次之。
(4)色泽: 甲状旁腺的色泽好、润泽,而淋巴结相比色泽差,不润泽。
(5)表面: 甲状旁腺外形较规则,表面光滑,有较规则的细小脉络,而淋巴结外形可能不规则,欠平滑,表面的脉络不均匀,在放大镜下更明显。
3、甲状旁腺与分散(迷走)的胸腺及甲状腺结节的鉴别。其鉴别要点如下:
(1)颜色: 甲状旁腺是棕黄色或棕褐色,而分散的胸腺组织往往是殷红色,甲状腺组织与原位的甲状腺组织一样。
(2)外形: 分散(迷走)的胸腺及甲状腺结节往往较厚,长宽厚三径相近。
(3)大小: 正常的甲状旁腺的最大径一般<6mm,很少>8mm,而分散(迷走)的胸腺及甲状腺结节往往在10mm左右。 另外, 甲状旁腺对血供变化较敏感 ,损伤其动脉后颜色变浅,甚至苍白,损伤其静脉后因为淤血变为紫色,而淋巴结、脂肪滴和分散的胸腺及甲状腺组织对血供的变化没有这么敏感。 因此,在手术中如果发现术区出现一个原来没有的紫色小结节,要高度怀疑这是一个淤血的甲状旁腺。若无法区分甲状旁腺及上述组织时,应行术中冷冻病理检查。
甲状旁腺正显影
甲状旁腺显影技术可通过使用 特殊染料对甲状旁腺或周围结构进行染色标记,进而区分甲状旁腺与周围组织,包括正负显影两种 。甲状旁腺正显影是指使用显影剂让甲状旁腺染色,便于术中准确辨认甲状旁腺。如亚甲蓝、荧光染料5-氨基乙酰丙酸(5-ALA)、抗甲状旁腺抗体BB5-G1等。
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 原理及临床应用: 负显影是通过染色甲状旁腺周围组织,不直接标记甲状旁腺,以反衬甲状旁腺的“负染”技术,如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简称纳米炭)、亚甲蓝染色反衬技术。 由于绝大多数甲状旁腺位于中央区,且无淋巴管,因此在甲状腺组织内注射纳米炭后,甲状腺及其引流区域的淋巴管及淋巴结大多数会被黑染,而甲状旁腺不会被黑染,使之与被黑染的甲状腺及淋巴结容易区分而被辨认。甲状腺黑染有助于A1、A2及A3型甲状旁腺的辨认, 中央区淋巴结黑染有助于B1型甲状旁腺的辨认 。
来源丨优甲专线
百度浏览 来源 : 优甲专线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