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主动脉瓣狭窄+消化道出血?—— Heyde综合征了解下

临床医学

2022-06-20      

878 0

1958年E.C. Heyde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写了封报道钙化型主动脉瓣狭窄和消化道出血关联的letter。作者观察到10名重度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出血,但病因不明,检索文献亦无报道。作者称想发给这个著名的大刊,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

28年后,将黏膜下血管发育不良(submucosal angiodysplasia)确定为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机制。其后的十年里,二者之间关联的研究虽然有趣,但仍存在争议。因在临床研究中,二者间关联的统计强度不一致,遑论解释这种关联的潜在机制了。

其后的一项关键研究为1987年由King等做出的,他们发现这些患者在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消化道出血停止了。在其前一年的1986年,有两项研究指出在先天性和继发性主动脉瓣狭窄中,丧失von Willebrand因子的高分子量多聚体。故1992年Warkentin等提出,二者之间的关联为II A型von Willebrand综合征,即获得性von Willebrand因子高分子量多聚体缺乏。该高分子量多聚体对于在高剪切应力条件下止血特别重要。Shimizu等报道一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缺乏,并指出这种关系并不特异于主动脉瓣疾病本身。

von Willebrand因子高分子量多聚体缺乏的机制,最初认为是其与血小板结合加速被清除的结果。随着血浆剪切力依赖的von Willebrand因子裂解机制的确认,及血浆蛋白酶ADAMTS13作用上述裂解过程的认识,Heyde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总算得到阐明。

Heyde综合征的最后一个谜题是血管发育不良的机制。多数学者认为,血管发育不良系随年龄增加的常见血管病变,Heyde综合征仅仅是罕见止血缺陷病叠加一种常见血管病变而已。然而亦有证据表明年轻von Willebrand病患者存在固有的血管病变,甲床毛细血管镜下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迂曲和血液外渗。

60余年已过,主动脉瓣狭窄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机制已得到阐明,这是转化医学的一个经典例子。

34211655637286047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我爱瓣膜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太阳耀斑或达最强级别,对人体健..
  • 新型肿瘤药物在日间诊疗中的应用..
  • Nature:你的论文同行评审意见可..
  • 2023年成绩单:销售额超10亿元的..
  • 推荐阅读 更多>>
  • DoubleS-Curve与Cusp-Overlap哪..
  • 才30岁,福州女子查出颈动脉多发..
  • 国家医保局:疫情以来累计预拨20..
  • 巡查倒计时!大批院长深陷腐败案..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