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以及许多风险因素的日益严重,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显著增加。
近日,阜外医院李卫、李思冬等进行的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中国数据最新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36%死亡为心血管病死亡。
研究发现,约56%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12个常见的可改变风险因素,包括四个代谢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腹部肥胖和血脂)、四个行为风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和体力活动)、教育、抑郁、握力和家庭空气污染。
此外,研究发现,高血压仍为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头号危险因素,低学历是第二大危险因素。不健康饮食和吸烟位列第三和第四。家庭空气污染则列第五位,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村居民的高暴露有关。
研究还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城市和农村地区,高血压均为心血管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因为高血压的问题,与之前的研究结论一致,中国居民的中风发病率仍明显高于心肌梗死。
图 男性和女性居民心血管病的发病情况
作者表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加,但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然很低,仅有10%的患者得到了控制,控制高血压是降低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
对于列第二位的低学历,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发现,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的影响占到四分之一,对急性心梗的影响占三分之二,因为低学历人群吸烟率和不健康饮食的比例较高。
但在PURE研究中,低学历对心血管病的影响与这些因素无关,这表明,需要更广泛地了解低学历对国人心血管病的影响。
另外,不健康饮食对女性死亡的贡献更大,而吸烟对男性的影响更大。
对于女性居民,心血管死亡的归因危险因素包括不健康饮食(PAF为14.6%)、高血压(8.5%)、低学历(8.4%)、家庭空气污染(5.9%)、糖尿病(5.5%)和低握力(5.2%)。
对于男性居民,心血管死亡的归因危险因素包括吸烟(PAF为12.9%)、高血压(12.9%)、低学历(11.4%)、家庭空气污染(5.7%)和不健康饮食(5.1%)。
研究纳入来自中国12个省份115个城乡社区的47262名既往无心血管病的居民,评估了与12个风险因素相关的心血管病和死亡的人群归因分数(PAF)。平均年龄为51.1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1.9年。
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包括心血管病(36%)、癌症(31.9%)、伤害(7.5%)和呼吸道疾病(4.3%)。
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35/1000人年和5.33/1000人年。
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的死亡率(8.09/1000人)超过了城市居民(3.04/1000人)的两倍。男性居民死亡率(6.88/1000人)也明显高于女性(4.15/1000人)。
在中国,12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对心血管发病的人群归因分值(PAF)为59%,对死亡的PAF为56%。
代谢危险因素对心血管发病的PAF最大,为41.7%,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PAF 25.0%),其次是低学历(PAF10.2%)、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PAF7.8%)和腹型肥胖(PAF 6.9%)。
心血管死亡的归因危险因素有高血压(PAF 10.8%)、教育程度低(PAF 10.5%)、不健康饮食(PAF 8.3%)、吸烟(PAF 7.5%)和家庭空气污染(PAF 6.1%)。
按性别、城乡地区和地区划分分析心血管疾病人群归因比例最大的风险因素,发现:
对于女性心血管发病,前三位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PAF为23.9%),其次是低教育程度(11.3%)和腹部肥胖(10.0%)。
在男性中,高血压(PAF为26.8%)、非HDL-C(10.4%)和低教育程度(8.7%)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在城市地区,高血压(PAF为25.6%)、非HDL胆固醇(14.5%)、低学历(6.2%)和腹部肥胖(5.2%)是心血管病的最大危险因素。
在农村地区,心血管病的最大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AF为24.5%)、低学历(12.3%)、腹部肥胖(7.6%)和不健康饮食(7.4%)。
在中国东部地区,心血管病可归因负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AF为23.2%)、低学历(9.6%)、腹部肥胖(8.2%)和非HDL-C(8.2%)。在中国中西部地区,高血压(PAF为25.7%)、低学历(10.6%)、家庭空气污染(8.5%)和非HDL-C(6.8%)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研究者表示,通过针对代谢风险因素的控制,以及通过解决低教育水平及其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可以避免很大一部分心血管病。要大幅降低死亡率,就需要针对更广泛的风险因素制定防控策略。
来源: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a PURE substudy. Eur Heart J. 2022 Jun 22. Epub ahead of print.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