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2
日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白洁主任课题组最新报道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Post-PV MF)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血栓栓塞危险模型。
该成果于2022年发表在《Thrombosis Research》杂志上,影响因子为10.407,题目为“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post-polycythemia vera myelofibrosis: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我院血液内科白洁教授为通讯作者,滕广帅医生为第一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磊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周圆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163例Post-PV MF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特征、血栓栓塞及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研究Post-PV MF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典型代表,血栓栓塞在PV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Post-PV MF是PV自然疾病进程中的较晚期阶段,PV患者发病10年、15年、20年Post-PV MF转化率分别为27.4%、39.9%、61.1%,而PV进展为Post-PV MF,其病死率高达7.4/100(95%CI[6/100,8.9/100])人年,Post-PV MF死亡原因主要包括白血病转化、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血栓栓塞等,由此可见,Post-PV MF血栓栓塞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Post-PV MF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特点、血栓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意义重大。
本研究纳入Post-PV MF患者163例,中位随访时间6(1-18)年,84(51.5%)例患者发生血栓栓塞,35例(21.5%)患者死亡,其中20%死于血栓栓塞。Post-PV MF患者5年、10年、15年无血栓生存率分别为59.8%、28.2%、9%。其无血栓生存时间(TFS)明显低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PV组患者(P<0.001)。
确诊Post-PV MF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确诊Post-PV MF前/时,而静脉血栓组JAK2V617F负荷(V617F%)≥75%、单核细胞绝对值≥1.5×109 /L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静脉血栓组(P均<0.05)。
多因素分析表明:脾大(P=0.008,HR=3.284,95%CI[1.373,7.855])、年龄≥60岁(P=0.048,HR=1.604,95%CI[1.004,2.56])、血栓栓塞史(P<0.001,HR=2.767,95%CI[1.735,4.412])是Post-PV MF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血栓栓塞的危险模型:极高危组、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患者中位TFS分别为2年、4年、9年和13年。缩小脾脏体积、降低JAK2V617F负荷可能是防治Post-PV MF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一直秉承着来源于临床问题的科研是高质量学科发展的关键理念。该成果的成功发表,代表我院血液内科在骨髓增殖性肿瘤研究领域达到了国内顶尖、国际一流水平。血液内科将继续把疾病特色的科研工作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开拓创新,正念同心,精益求精!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血液内科
介绍
百度浏览 来源 :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