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HIV标准化门诊,实现精准化防治
2022年9月17日,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与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联合发起的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在京正式启动。项目旨在通过建立HIV规范化诊疗流程与标准,增强医院HIV门诊服务质量,提升医生的临床科研能力与诊疗水平,共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优化的HIV患者服务体系,进而推动我国HIV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加速"健康中国2030"的实施落地。
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正式启动
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全国峰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长、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主任金荣华表示,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HIV的防治力度。借助加大HIV检测、扩大免费抗病毒治疗投入等政策,HIV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艾滋病也已成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随着防治工作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全国医疗机构在HIV诊疗和患者管理上存在多维度的差异 -- 医疗服务层面存在医患认知、诊疗水平、患者管理质量和疾病教育普及程度的差异化,患者体验层面存在治疗感受和治疗预期的差异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韩孟杰强调,要继续推进HIV防治工作以及抗病毒治疗的高质量发展,保障患者全生命周期的随访及治疗,更为精准化、标准化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
针对这些差异,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将统一标准,以点带面地推动我国HIV精准医疗的整体发展。项目将通过规范病案系统及诊疗准则,帮助患者实现在不同HIV专科门诊均可查询诊疗记录,推动启动治疗前检查、随访检查、治疗方案及随访管理等全程管护流程,实现治疗规范标准化;通过帮助HIV专科提升诊疗水平,增强科室竞争力,优化患者管理流程与路径,提高医疗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实现管理标准化;通过推动医院间的临床科研合作与学科发展,包括伦理互认,数据共享等,并推进更多中国数据与经验走向国际,实现数据标准化。"现如今,不断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HIV诊断与治疗质量控制体系已成为大趋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治疗标准化势在必行。通过科学的门诊管理、高质量的诊疗与服务、以及高质量的药物,将帮助我国抗病毒治疗达到更高的水平和质量,助力HIV高质量防治服务体系的构建",首都医科大学艾滋病临床和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强调。
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启动后,首批将覆盖全国范围内的150家项目单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和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将专门成立专家组为150家标准化门诊提供学术指导,并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参与项目的医院有望获得临床研究基础构建、科研能力提高、临床诊疗规范标准化建立、患者教育标准完善、专职医护人员支持等多维度的提升,进而也让患者体验到更高标准的全程照护及治疗,从项目中受益。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吴英萍强调:"高质量推进HIV防治服务体系是实现2030终结艾滋病目标的关键。通过建立HIV规范化诊疗流程,HIV门诊标准化的实行将大幅促进我国HIV防治工作及HIV学科发展,帮助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推动医院整体发展建设和临床科研合作,加速更多中国数据与经验走向国际。期待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能加入到项目中来,为HIV防治事业添砖加瓦,真正把HIV防治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为健康中国行动贡献力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门诊主任孙丽君表示,"专职医护人员通过学习HIV标准化门诊领先的治疗方案和科室管理理念,能够不断优化患者管理流程与路径,使诊疗更加规范化、流程更加简单,提高HIV诊疗能力、诊疗效率与患者管理能力。由此,HIV感染者也能获得更高标准的医护指导和全程照护,接受到规范的长期患者管理,以及更全面的用药方案建议。感染者甚至还能够有机会在心理咨询室得到更专业的帮助,从而减轻精神及心理负担,提升长期治疗成功的信心。无论对于医护人员,还是HIV感染者而言,无疑都将获益匪浅。我们期待开启HIV标准化门诊的新征程,帮助患者更加有尊严地活着,也更能体现医护人员的价值和使命感。"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官员陈仲丹谈到,过去20年,全球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显著增长,且开始逐渐倾向使用标准化和简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HIV标准化将促进信息分享与合作,为感染者提供以人为本的综合卫生服务,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最终帮助感染者获得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