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哈佛等最新报告:美国94%人口感染过新冠病毒

超热文章

2022-11-23   来源 : Hanson临床科研 ,作者Mark 博士

1074 0


2022年11月20日,由哈佛、耶鲁和斯坦福三所美国高校的公卫学院在medRxiv上传了美国人群针对Omicron免疫防御的最新研究进展【1】。

结果显示:截至到 2022 年 11 月 10 日,预计94%的美国人至少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97.8%的美国人有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研究也警告说,随着病毒进化及免疫抗体的持续降低,需要警惕新的一波新冠感染。



这篇论文的题目是“Changes in population immunity against infection and severe disease from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between December 2021 and November 2022”。


主要研究结果


1,感染/疫苗接种建立的免疫保护及衰减。

该模型根据疫苗接种和感染的情况对号入座。

比如感染过Omicron突变株+加强接种了疫苗,那么对重症的预防有效性高于95%、即使到50周时,对预防感染Omicron的有效性仍达70%以上。

如果加强接种了疫苗,那么对重症的预防有效性约为76%、对预防感染Omicron的有效性不足20%。


(感染/疫苗接种建立的免疫保护及衰减)


2,不同免疫状况的人群比例
研究模型显示,美国重复感染的人群占7%,重复感染+接种疫苗的人群占55.7%,只感染一次的占2.4%,感染一次+疫苗接种对的占29.1%。
也就是94.2%的美国人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

只有3.6%接种过疫苗尚未感染过。
2.1%的人群既没有接种疫苗、也没有被感染过。

(美国人对新冠的免疫状况)


3,多次感染更常见,但民众更乐观。
由于Omicron传染性极强,加上美国民众暑假后大都摘掉了口罩,所以再次感染的比例越来越高。
一次次感染,加上疫苗接种,从2021年12月2日到2022年11月9日;美国民众中对预防新冠感染的保护力由22%增高到了63%;针对预防Omicron 重症感染的保护从 61%增加到 89%
尽管美国民众感染率逐渐增高、甚至重复感染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但民众对于新冠的情绪越来越乐观,尤其是对预防重症的乐观情绪达到了96%以上。


小结:


由哈佛、耶鲁和斯坦福三所大学的公卫学院的研究,回答了我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怪不得我在美国的朋友圈几乎找不到尚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朋友。

94.2%的人群都感染过了。

2),怪不得大部分人都不戴口罩了。

美国民众中,针对预防Omicron 重症感染的保护从 61%增加到 89%;其中感染过Omicron突变株+加强接种了疫苗,那么对重症的预防有效性高于95%

加上还有Paxlovid抗病毒治疗,所以美国近期死亡人数也降低到大流行以来的低点。也由此,民众对于新冠的乐观情绪逐渐增高。


我也特别对既未接种疫苗、也未感染新冠那2.1%人群特别有兴趣;大部分应该是新生儿。只想说,这里面的成年人,赶紧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登记吧,也许找到人类彻底预防新冠的解药(基因)就在你们身上。


新一波疫情风险也在蓄积。

美国民众对于COVID-19的情绪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对于预防感染保持乐观的达76%、对于预防重症保持乐观的达96%。

但研究人员也警告说,由于新冠病毒的进化、以及免疫力的逐渐衰减,美国也面临着新一波新冠感染的风险。


写在最后。


由于疫苗接种和感染,目前美国民众预防Omicron 重症新冠的保护力为89%;其中加强接种+感染过新冠群体中,预防重症的保护力超过95%。这种情况使得民众的乐观情绪持续增高。

但也需要看到,目前美国新增病死人数处于大流行以来低点的背后,是那些对新冠易感的人群已经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且达108万人!


相对于美国预防新冠的方式,我更喜欢欧美文化圈下新西兰或者东亚文化圈下新加坡的防疫措施。

他们都是采用无疫苗的疫情早期清零有疫苗的中期全力接种疫苗防不胜防的后期有序放开


也许有朋友说这两个国家都是人口少的小国。

那么,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和韩国其实也能给我们很多经验。全力推动加强接种疫苗、民众依从性极好且接受佩戴口罩、社会放开但管制聚集;都是这些国家每百万人累积死亡人数处于全球低位的关键因素。

曾经抗疫非常成功的日本,现在怎么样了?Eric解开日本新冠疫情的真相。
那个2022年初还是“新冠病死率全球最低的国家”,现在怎么样了?


(防疫的有效措施。图源:Eric Topol)


参考资料来源:

【1】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11.19.22282525v1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腹部:骶骨岬
  • 男性盆腔:膀胱——前列腺结合部..
  • 国自然热点:M1型还是M2型?巨噬..
  • 国自然热点:肿瘤细胞通过铁死亡..
  • PD-1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肿瘤资讯、医疗政策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