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创新的动力和热情是否仍在?业界在激辩这个话题的时候,头部企业已经做出了选择。8月22日晚,信达生物发布2023年半年报,药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20%,达到24.6亿元;净亏损由上年同期的近10亿快速收窄到只亏1.39亿元。虽然还在亏损,但总算有了止血的希望。根据合作方礼来此前披露的数据:信迪利单抗一季度销售约6100万美元,二季度飙升到1.04亿美元。大致推算,信达生物今年上半年一半的收入来自PD-1;另一半来自贝伐珠单抗类似药、利妥昔单抗类似药等其他9款产品。今年上半年,信达收窄约8亿元亏损,这8亿元是怎么减亏的?仔细看信达的这份半年报,分解开来挺有意思。
(摘自信达生物财务报表)
从图上可以看出,产品销售和授权收入增加了约5亿。这部分增收几乎是自然增长,这么说的原因是:销售费用没有增长,反而同比略微下降。2022年上半年的疫情导致院内推广工作基本无法开展。今年销售活动正常开展后,不管是恒瑞、百济,还是再鼎、荣昌,上半年的销售费用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信达生物上半年的销售费没有涨,反而还比去年略有下降。根据披露,信达目前销售人员约3000人,比去年6月末还多了200多人。医药代表人数增多,人均费用却在下降,,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从66.7%降到了54.5%,说明信达有意在控制销售成本。不知是不是巧合,信达的操作倒是符合当前医疗反腐的大趋势。如今全国都在严查各类学术活动和院内推广,可以想象,今年下半年医药行业整体的销售费用会明显下降,各药企都会经历一轮内部调整,信达可能更早迈出了这一步。除了销售带来的5亿元增收,公司的“其他收入”也增收了1个多亿。根据公司披露,这部分多增加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信达生物是目前港股创新药企业中现金储备量最多的公司,目前账上有76.5亿元,。大约在1年前,行业就形成了一个共识:医药进入寒冬,比的就是谁家底厚能扛过去。今年以来,医药行业再融资收紧,更是加剧了资金危机。俞德超不买理财、不炒股、不投中融信托,大笔的钱就躺在银行里,这半年光吃利息就是2.32亿。放在当下环境中反倒是最安全的选择。
2
信达财务数据中另外最引人注目的,还得说是研发费用。今年上半年,信达研发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亿元左右,减幅超过20%。产品销售增加5亿,银行利息多收1亿,研发投入减少2.5亿,8亿元的减亏主要就是这么来的。对比信达今年的半年报和去年半年报,可以明显看出:信达认为“高价值”重点推进的管线有了很大的变化。(摘自信达生物财务报表)
对外表述中,信达的高价值在研管线有30多个。但明显能看出,CD47、CD73、CLDN18.2相关的几款产品,如CLDN18.2/CD3、CLDN18.2 CAR-T、CLDN18.2 ADC等,目前都已靠边站。大幅调整管线重点的理由其实不复杂。CD47、CD73、CLDN18.2等几个靶点都号称是“下一个PD-1”,有广谱的抗癌潜力,也能与PD-1联用。但研发难度很大,例如吉利德的CD47这两年就连续遭遇不顺,临床效果也一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盯上这几个热门靶点的企业实在是太多了。光是一个CD73就有康方、德琪、加科思、天境等国内企业在研发;CLDN 18.2/CD3不光有齐鲁在做,还掺和进了百济/安进;CLDN18.2 CAR-T,科济药业号称明年都能申报NDA了。信达再有实力,也没法同时在几条战线上跟这么多对手去拼。信达生物上市初期,资本对抗癌类创新药抱有很高的期待,信达能一下拿出这么多超前沿的抗癌药管线,在当时是很有意义的。可如今,玩了这几年市场终于都明白过来了:抗癌新药没那么好研发,即使研发出来也没有那么好卖。资本对抗癌新药估值热情大大减退,得不到市场证明的新药很难获得认可,一个创新靶点就能换来大笔投资的年代早就过去了。像GLP-1、IL-23这一类已经有前人趟过路的品种,还是比较符合当下的创新药投资环境的。尤其像信达引进的礼来双靶点减肥药玛仕度肽,如果进度再快一点,或许能赶上国产GLP-1大规模铺货潮,到时候搭个顺风车搞不好就能躺赢。实际上,今年港股生物药企业已经披露的半年报中,研发投入减少的公司其实还不少:亚盛医药研发投入减少了约9%,腾盛博药砍掉了20%、基石药业更是减少了30%,就连和黄医药这样的老牌创新药企,研发投入也减了20%以上。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