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高血压的防治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高血压疾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包括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高血压对心血管的危害、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特殊人群的高血压等。我国许多大型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FEVER、CHIEF)都已揭示了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特点、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凡经治疗的患者血压控制率可达到80%以上,心血管急性事件也可大幅度下降。
第二阶段是对高血压人群防治管理模式的研究。包括功能社区和自然社区的管理、农村和城市人群的管理、不同人群、不同条件的等级管理等。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条件,探索了许多适合本地区的有效高血压人群管理模式,这些模式证实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管理模式是可行、科学和有效的。凡接受社区管理的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可达80%~100%、治疗率达60%~80%、控制率可达50%~70%,这些健康氛围的社区中,健康生活方式被接受,各种危险因素也得到不同程度控制。
第三阶段是对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在高血压人群防治中的作用研究。包括高血压人群防治的公共卫生激励政策导向、管理目标和考核指标、人材培养和专业技术的提高、管理人员的配置、协调多部合作、财政支持等。近几年。在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高血压人群防治开始兴起。政府主导的高血压人群防治社区,改善的是整个区域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提高的是整个区域的健康理念和氛围。这些社区人群管理率达到60%以上,高血压的“三率”远远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人均期望寿命也逐年增长。
前二个阶段应该说是专家行为,也有人称为是“专家模式”。如果高血压成熟防治技术和有效防治模式不能转化为政府的作为,也就不能转化为社区的医疗实践,那么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就依然停留在“专家模式”一头热的困局上,欲解决我国高血压“三高”和“三低”问题只能是望洋兴叹。只有进入第三阶段,将专家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政府刚性政策,并持之以恒,才能真正走出高血压防治的中国之路,造福人民。
由此分析,我国现阶段的高血压防治已基本完成第一、二阶段研究,虽然研究还将向纵深发展,每年还会继续有许多新的进展,但为提高我国高血压防治水平,改善防治现状,应迅速将防治技术和模式进行转化、推广和实践。这个过程应包括政府和基层社区两个层面,也就是说第一、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必须向政府作为转化,必须向基层实践转化,缺一不可。因此第三阶段的研究从本质上说就是转化医学的研究。当前新推出的国家医改,就是根据我国国情将高血压防治纳入了公共卫生服务范畴,开展全国居民社区高血压管理。这是一个重大进步,也是实现心血管病防治战线下移和战略前移的最具体行动。但这只是我国高血压人群防治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我国今后几十年持续开展高血压人群防治的重中之重。
我们期盼“让高血压低头”响亮而豪迈的口号成为中国的现实。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