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返回首页
找到约 401 条结果

超百万次随访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显著降低全因、心血管、癌症死亡风险超2成!

非传染性疾病(NCD)仍然是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全球死亡率的70%。这些死亡大多是由于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造成的。不健康饮食是非传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JPR(IF≈13)& EHJ(IF≈30):不要熬夜!不要上夜班!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一系列疾病有关,包括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其中,夜班工作者中癌症更为普遍,这也促使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9年将夜班工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但夜班..... 
学术资讯 - 医学科普

新冠导致糖尿病风险提高81%,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6倍

导语:最近,多项研究报道新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与新冠肺炎有关。即使在没有COVID-19感染的情况下,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公共卫生限制,包括“封锁”或“居家”命令,改.....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IJC:揭示诱发人类癌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种共同机制

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已经被研究人员所报道,然而其背后的分子机制,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题为“The oxidized‐LDL/LOX‐1 axis in tumor endotheli.....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伊布替尼增加有心血管疾病的肿瘤患者新发心房颤动及死亡风险

「肿瘤心脏病学-“爱”心评论」是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SICO)与三度医学 | 中国肿瘤心脏病网携手开展的专栏。本专栏精选肿瘤心脏病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的最新文献,解读肿瘤心脏病学国内外会议与论坛的最新研究成果.....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领异标心 | 抗癌治疗中对心脏毒性效应具有潜在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iCardioOncology▼01前言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明显升高,此外抗肿瘤治疗带来的心血管损伤又促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引发了抗肿瘤治疗心血管安全性评价的争议与反思。本文总结了能够预测心.....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Lp-PLA2的抗氧化和炎症特性

今天金宝带来的文章是《Lp-PLA2的抗氧化和炎症特性》,心血管疾病(CVD)的病理生理表现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CVD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很高,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近30%,因此监测新型生物标志物和风险因素成为新的研究的重要侧重点.....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的证据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随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男性慢性心衰发病率约为1.4%,女性发病率约为1.2%,总体发病率在15年内增加了44%。尽.....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金牌医生本期话题---心血管疾病患者夏季注意事项

本文指导专家贡郡利长春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金牌医生本期话题---心血管疾病患者夏季注意事项心血管病的发病与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关系,在炎热的夏天,气温高,心跳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人体为了散热而扩张体表的血管,更多.....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阜外医院团队最新研究: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第二危险因素竟然是它?

由于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以及许多风险因素的日益严重,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显著增加。近日,阜外医院李卫、李思冬等进行的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中国数据最新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36%.....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