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7
作者:医微客调研团队
1. 药物治疗之下,为何需要介入器械?
死亡风险高,治疗负担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全球各地由高血压引发的死亡率约在 10-25%之间,高血压已经成为世界各地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全球高血压相关治疗花费每年为 5000 亿美金,无论是对医保还是个人财政负担都极重。
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为指南推荐的两种治疗方式。从最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看,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患者,中国推荐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两种。
尽管治疗高血压药物众多,未有效控制人群催生新的治疗方式。目前全球高血压药物多种多样,但通过加强药物治疗和普通药物治疗的结果对比,即使在最开始参与加强药物治疗的患者的血压有明显的降幅,但是长期的血压降幅最终会回归到跟普通药物治疗相同的水平,证实了很多人并不能坚持服药,导致了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药物依从性差是目前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痛点之一。
除药物依从性差之外,还存在较多的耐药的高血压患者。而耐药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概率较高,催生庞大临床需求。与控制住的高血压相比,未控制的高血压引发其他疾病的发生概率显著提高,其中中风、心衰和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均超过 50%,对患者危害极大,建立有效的治疗方式刻不容缓。
中美均存在数量庞大的高血压为控制人群。美国高血压的治疗率近 80%,但仍有 4320 万人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中国的情况类似,在治疗率 41.0%的情况下控制率仅有 18.0%,2020 年耐药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共有 4890 万人。
2. 高血压即将进入介入治疗时代
肾神经消融(RDN)治疗拥有超 10 年的临床历史, 其中射频消融临床证据最丰富。肾神经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最有力、同时也是临床证据最充足的治疗方法。通过比较现有的高血压器械治疗方式,目前只有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具备较高安全性的同时,拥有显著的短期疗效。
RDN 获多国/地区专家共识推荐。近年来,美国,欧洲,中国陆续发布专家共识,认同 RDN 疗法得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 RDN 成为药物依从性差、药物不耐受、顽固性高血压等患者的另一种治疗选择。
肾神经射频消融是目前最有效、临床证据最充分的治疗方式。RDN 疗法目前已被证实的临床获益包括:
1. 长达 3 年的有效性:可在 3 年内持续降低 24 小时动态收缩压和舒张压,并且在肾神经消融术手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血压降幅越来越大。
2. 可达成 24 小时全天降压:在进行 RDN 治疗的 24 个月和 36 个月时,夜间和清晨动态血压显著降低,意味着在这两个高危时间端的心血管事件有望减少,包括中风和心力衰竭。
3. 降低患者的药物负荷:在 RDN 治疗后 36 个月,患者的药物负荷有所降低。
4. TTR 增加:患者在 RDN 治疗 36 个月内 TTR(血压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逐步增加,在第 36 个月,患者 TTR 的比例达 35%。
5. 安全性极佳:RDN 手术的并发症极少,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商业化在即,中美均有厂家有望于 2024 年左右获批。目前中国及美国暂未有 RDN 获批,美敦力及 ReCor 为美国进展最快的两家公司。百心安和魅丽纬叶为中国进展最快的公司,我们预计如果进展顺利,2024 年左右均有望获批。
国内企业的 RDN 产品各有亮点,临床数据有望在今年陆续发布。虽然目前国内各家企业的临床数据尚未发布,但是通过对比产品参数,研发进展领先的百心安、魅丽纬叶、信迈医疗及康沣生物的 RDN 产品均有自己独特的亮点。同时康沣生物有丰富的冷冻消融产品管线,微创电生理、心诺普医疗同样拥有布局较为完善的心脏电生理设备与耗材,产品之间的协同优势足。
3. 同为消融,以心脏电生理看 RDN 的发展路径及国产优势
如何优选创新耗材企业?新产品:产品力(创新+上市时间)+商业化能力;在研管线:临床进展+拿证情况。产品力:国产厂商临床数据有待公布,但从产品参数看,国内厂商各有巧思和亮点。商业化能力:上市后有待跟踪。临床进展/上市时间:RDN 产品与大多数医疗器械不同,美国及中国均未有较为成熟的商业化产品上市,国内及海外临床进展类似,均有望在 2024 年左右获批,处于同一起跑线竞争。定价:预计国内厂家相较海外厂家具备较强的价格优势。
通过从不同角度对比 RDN 与心脏电生理,发现无论是在商业模式、理论适用人群、海内外差距等方面,相比心脏电生理国内厂商所处的市场环境,RDN 的国内厂商具备较大优势。
4. RDN 市场规模测算
我们预计 2030 年中国及美国的市场规模(出厂口径)能分别达到 104 及 及 342亿元,假设如下:
1)美国的高血压治疗率稳定在 85%,中国逐步提升至 55%
2)中美耐药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渗透率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同时美国的渗透率略高于中国
3)保守假设扣率为 30,美国 RDN 器械出厂价略高于中国,且价格体系稳定,中国的价格呈逐渐下降态势
来源:德邦证券研报
百度浏览 来源 :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