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8
汇聚名医,照亮生命
长江日报创刊73周年
暨长江日报读者节系列活动之一
“医路星光”大型公益科普直播
进入第十场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精神卫生中心王惠玲教授
和大家聊聊
“急性焦虑发作应该做什么”
“如何辨别社恐还是内向”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怎么办”等问题
精神科医师是语言工作者,语言就是精神科医师的“手术刀和听诊锤”,如果一个精神科医师不会说,就像外科医师不会做手术一样。
“一颗慈心,满脸和气,时时安抚,不停治愈” ,这是众多患者及家属对王惠玲一致的评价。
工作近30年,从最初的醉心科研,到后来临床科研两不误,如今的王惠玲已经是经验丰富的精神专家。尽管从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不计其数,但王惠玲在治疗过程中从来不凭经验判断病情,对待每一位病人都是多方询问、仔细检查、全面辩证,用心去了解患者病发的各种因素,找到“根源”所在,确保做到治疗效果最佳。尽管这个过程每天都要重复数十次,但她从未懈怠过。
时时安抚,不停治愈
她是患者心灵的“修复师”
所谓仁医,就是真正能把心静下来的医生,有底线与操守,有值得骄傲与尊敬的三观。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王惠玲,就是这样能静下心来的人。
从医以来,她坚持学习和知识更新,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在临床工作上理解和帮助患者减轻他们的痛苦,临床工作之余或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修改论文或自己加强业务学习,经常为一些不确定的资料数据查找相关文献解惑,做到准确无误。
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际合作课题及省级课题研究多项。参编著作7部,发表论文60余篇。从医20多年,她一直专注于精神疾病的诊疗研究,她发现弓形虫隐性感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开展精神分裂症多模态脑网络成像研究及高危人群防控的探讨,并获得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
“医者仁心”,一个医生首先要怀有”仁爱之心”,有了仁爱和医德,才能把医术做到精湛,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才能称得上为人民服务,不负患者的“生命之托”。
“这么多年,王教授每天查房都要跟患者深入沟通,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全然不顾她有滑膜炎,膝盖经常痛……“谈起自己的老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主治医师陈诚很是心疼,她说王教授心里眼里满是患者,她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学习。
对生命心怀敬畏
竭尽全力解除病人的痛苦
王惠玲是“仁”和“智”的践行者。 精神患者中顽固性、难治性患者较多,王惠玲怀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为解除每一个病人的痛苦竭尽全力。
她密切关注国内外医学科学发展最新动态,努力钻研业务,为降低精神障碍患者的复发率、改善预后,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开展临床研究实践,努力探索。
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病情、表达诉求?王惠玲给出了建议。
很多人知道情绪无法受控要看医生,可见到医生又不知从何说起。而精神科医生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的主要问题及可能的诱因, 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患者最核心的困惑 。
为此,王惠玲建议精神心理疾病患者:
就医前,先在纸上写下主要问题,以便医生能快速大致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问问题、做检查;
就医中,也应该有连续性,别轻易更换医生;
特别提醒:不要等到病情不稳定时才就医,病情稳定时也要随时与医生保持沟通。此时更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和问题,帮助患者在人际、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完善自我。
在王惠玲看来,当精神科医生一定要有
爱心、耐心、细心、恒心
语言就是“手术刀和听诊锤”
尊重、倾听,更要“会说”
精神科患者病情不稳定,有时候情绪会突如其来,病情发作。 但从医近30年,王惠玲总能以柔克刚。她说,对待患者,最重要的是 “尊重和爱” ,要尊重患者,把他们当成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
精神科医师是语言工作者,语言就是精神科医师的“手术刀和听诊锤”。如果一个精神科医师不会说,就像外科医师不会做手术一样。
从谈话的内容到形式,王惠玲总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阳光般温暖,也指引着方向。
她说: 精神科医师面对的是精神疾病患者,不仅仅需要治病,更要通过自身的语言、言传身教、日常行为,给患者及社会传递正能量。
百度浏览 来源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