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9
近日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冠心病1139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为凶险的一种发作形式。
急性心梗是指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了急性闭塞,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坏死,进而引起心功能的下降,也是人体心血管疾病中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根据2020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从2002年到2018年,我国城市和农村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5年后,死亡率快速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梗首选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一般都很快、很突然。所以,一旦发生应该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进行及时的诊治。”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甄宇治教授介绍,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首选的治疗是再灌注治疗,包括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这几种治疗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尽快地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从而最大限度地挽救心肌功能,减少梗死面积,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及临床预后。
开通堵塞冠脉后还是胸痛,可能是微血管出了问题
溶栓、支架和搭桥治疗可以迅速开通堵塞的血管。然而,临床上部分患者术后或溶栓后仍然有胸闷、胸痛的症状。甄宇治教授介绍,溶栓、手术等治疗手段只能开通了我们熟知的大血管。实际上,在冠状动脉的大血管和心肌细胞之间,还有非常大量、数不清、看不到的微血管。这些微血管是大血管和心肌细胞之间非常重要的桥梁,是将血液运送到心肌细胞的最后通道。
急性心梗发生以后,缺血、缺氧可能会损伤微血管,然而冠脉再通治疗又没能疏通微循环,血液不能运送到缺血的心肌组织,这也就导致患者治疗后仍然有胸闷、胸痛的症状,这种现象临床上叫做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
“目前临床上证据比较充分的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主要包括尼可地尔和通心络胶囊。”甄宇治教授指出,与此同时,也要配合使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单硝酸异山梨酯、他汀类的药物。
甄宇治教授介绍,由北京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完成的“通心络胶囊防治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显著改善心肌血流灌注,降低24小时心肌无复流发生率(34.26%vs.54.05%,P<0.01)。18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
结合过往多项研究证据和临床经验,杨跃进教授课题组提出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负荷他汀和尼可地尔的“心三联”治疗方案。该方案可保护心肌微血管结构、功能完整性,防治急性心梗无复流及心肌出血,缩小心梗面积,改善患者的预后。
心梗患者术后的“维护”与手术治疗同样重要
甄宇治教授强调,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定要改善其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当体育运动及减重等,这也是心梗术后治疗中最基本的治疗。
在用药方面,甄宇治教授指出,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他汀类的药物、硝酸酯类的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一定要规律服用,切不可随便地中断。
另外,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压、血糖、血脂等,这些指标一定要控制在达标范围内。
甄宇治教授表示,心梗的治疗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治疗,不是单靠一种治疗手段或治疗药物就能解决问题。溶栓、支架和搭桥只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方面。放了支架以后,也要通过干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对心脏进行“保养”。也就是说,要给心梗患者提供一个心脏治疗+保养的综合的“4S店”,不是做了手术以后就“万事大吉”,后期的“维护”对心梗患者同样重要。
百度浏览 来源 : 健康邱医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