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北大复旦等52人学术不端被曝光,国家级科研为何屡次造假?

媒体聚焦

2022-11-01   来源 : 虎踞龙盘

1117 0

北大复旦等52人学术不端被曝光,国家级科研为何屡次造假? 

极目新闻  2022-10-28 08:27


日前,自然科学学术界再起波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又爆出46起学术不端行为,涉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2名学者。


屡禁不止的学术不端事件,引发社会关注。27日下午,天目新闻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宣传处获悉,论文抄袭、篡改等审查程序涉密,不方便向公众公开。专家在接受天目新闻采访时表示,对学术不端行为要“零容忍”,加强监管制度的建设和践行同时,更要出“重拳”,常抓不懈。


基金委半年累计查处77人

不少是医学从业者


天目新闻记者梳理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官网发现,《2022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通报》已经累计发布三批次,半年内累计查处77名学术不端者。按被查处人数,排序前两名高校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4人,上海交通大学3人。


通报显示,被通报的52名项目申报者,存在项目申请书抄袭或抄袭剽窃问题的占大多数,有32名之多。此外,还存在伪造论文、篡改研究数据、篡改图片、代投论文、项目申请书抄袭剽窃、委托他人代写项目申请书等问题。



从通报名单看,不少是医学高校学者或一线医生。比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治医师玄一,发表的论文存在图片不当操作、使用混乱等问题,并在项目申请书中存在虚假信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励峰,项目申请书存在抄袭剽窃问题。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彭金咏,发表的论文存在图片使用混乱等问题并在项目申请书中存在虚假信息。


上述被通报处理人员,已受到被追回项目已拨资金、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参与资格处罚,并给予通报批评等。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的初衷是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宣传处工作人员向天目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只针对个人发布违规通报,如果后续对相关院校做出处罚,会在官网进一步公布。


学术不端为何屡禁不止?

建议加强对项目日常管理


自然科学研究学术不端行为,为何屡禁不止?又该如何从根本上杜绝这类不良行为?10月27日,天目新闻专访浙江大学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邵兴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


王鹏指出,学术不端背后的现实原因不容忽视。有些评选职称、晋升提拔的过程,会要求申请人必须有规定内容的科研成果,或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而每年申报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竞争激烈,很多人不惜铤而走险伪造论文、篡改研究数据、篡改图片甚至委托第三方公司代写代投论文。


“首先,科学研究存在不确定性,实验结果有可能与申请时所写的内容有所出入,部分科研人员为了能够顺利结项,所以会出现篡改研究数据、伪造论文等现象。其次,存在科研人员选题角度相似的情况,创新性不足,所以也会出现项目申请书抄袭剽窃、委托他人代写项目申请书等问题。”王鹏认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研人员本身都是高学历人才,实属不该。


对此现象,除部分科研人员自身问题外,王鹏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评判不端行为过程中,也应结合各科研机构、团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该在注重结项的同时,加强对项目的日常管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增加严格的监管机制,能够有效规避各种问题的产生,如科研剽窃、学术造假等。”


邵兴江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是当下高等教育和评价体系存在漏洞的表现,“我们继续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人才内涵式发展,才能杜绝这类不端行为在学术界泛滥。不然会对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术积极性与成果产出带来负面冲击,扰乱奋发进取、有序竞争的良好氛围。”


今年收到近30万个立项申请

明确规定“科研不端行为”


今年9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的《关于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显示,共接收项目申请294396项,经初审和复审后共受理292829项。


经审批,资助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累计48000余个。综上得知,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功率约为16%,其中因学术不端被查处仅为少数。


天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针对科研项目不端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动出击,开发了项目相似度检查系统,对高相似度项目申请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综合研判。2020年,该基金委员会为颁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等法规制度提出处理建议。



调查办法称,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发生在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实施、结题和成果发表与应用等活动中,偏离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违背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行为准则的行为。具体包括抄袭、剽窃、侵占;伪造、篡改;买卖、代写等。


业内人士指出,自然科学界学术研究氛围总体是好的,但剽窃、代写、篡改数据等不端行为时有发生,暴露出一些学者、科研人员为了争取项目、获得经费等诉求,不惜违背学术实事求是精神、漠视学者道德品德。这些学风浮躁、学术失范行为,不仅关乎个人、研究机构的信誉,也侵蚀学术的肌体,影响社会大众对学术研究的信任度,社会影响恶劣。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免疫细胞疗法写入2022版CSCO肝癌..
  • 2006年的重磅论文造假,直到2022..
  • 华西医院新研究:为肝癌转化治疗..
  • 粉红丝带月 | 关注乳腺健康,远..
  • 科研诚信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科研诚信事件和资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