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热点资讯

全球首台4K消化内镜:从“火种计划”到“燎原计划”

热点资讯

2022-11-07      

940 0

一、全球视角:丛林危机从未消失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精英会议”。会议集合了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其中不乏乔治·布什、撒切尔夫人、比尔·盖茨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这些“精英们”一致认为,全球化会造成一个重大问题——贫富悬殊。这个世界上,将有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而80%的人会被“边缘化”。那么,该如何消解掉这80%的人身上的攻击性和潜在威胁呢?当时的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便提出了“奶嘴乐”战略,即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用一种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逐渐麻痹他们,以此来确保20%的精英地位不被威胁。

整体战略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发展发泄性的产业,如色情业、赌博业,暴力型影视剧、游戏,集中报道无休止的口水战、纠纷冲突等等,让大众将多余的精力发泄出来。二是发展满足性的产业。包括报道连篇累牍的无聊琐事——娱乐圈新闻、明星花边、家长里短,发展廉价品牌,各种小恩小惠的活动,以及偶像剧、综艺等大众化娱乐产业,让大众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从而丧失上进心和深度思考能力。这条起初以“愚民”固化阶级的战略非常奏效,并且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娱乐至死歌舞升平成为了主流。

时间过去将近30年,“奶嘴乐”披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美丽外壳,在更大程度上麻醉和满足着民众甚至是整个市场。在这里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资本和社会对泛娱乐化的过度追逐。从2019年如涵控股的上市首日破发,到2021年仅两年就退市,这又岂止仅是电商行业的“血案”?口红和网红无法提升我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话语权,各个产业所谓的互联网模式转变也抵挡不住一纸封锁和制裁。第二个层面是由虚拟经济过度扩张而带来的“悬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揭示“虚拟资本有它的独特的运动”,它的逐利本性和效率优势能够赋予经济迅速发展的能力,但同时也成了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的重要诱因。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现实生活里的丛林法则依然存在,它变得更具迷惑性,异变之时也更为赤裸裸。如何善用资本,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也成了当今的重要命题。

二、中国视角:硬科技是说话的底气

以史为鉴 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5世纪,葡萄牙因为“地理大发现”而率先开启全球性贸易及殖民,真金白银如潮水般涌入。但商品经济和巨额财富并没有让其本国的实体经济得到相应发展,货币剧烈贬值,物价严重上涨,最终葡萄牙被迫放弃了对东方贸易的垄断。甚至直到如今,葡萄牙仍以旅游业、农业以及轻工业为主,再没重现过当年的辉煌。相似的还有冰岛危机。冰岛世代以传统渔业为支柱,进入21世纪后,冰岛开始大力发展金融业,以高利率与低管制的开放金融环境吸引海外资金,银行的规模迅速膨胀。可惜好景不长,全球金融海啸很快席卷而来,“热钱”来得飞速更去得光速,连带整个国家也都岌岌可危。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近代英国和德国的例子。近代英国由于更为重视实体经济,不仅率先孕育出了近代工业革命,成功开启了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并为今后乃至到现在的英国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德国则仰仗于雄厚的实业经济,即专业的制造业和汽车品牌。我们印象中的德国人做事严谨认真,注重质量,因此德国也诞生了精湛的制造业,它们不仅是德国经济奇迹的主要缔造者,也是确保德国几十年长治久安的中坚力量。

而在我国的发展路线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新发展阶段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居安思危 科技创新被摆在核心地位

曾经有这样一种论调,在各行业产业链已经趋于完善和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只需要在全球化中认清自己的分工,扬长避短,发挥人口优势,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利润即可,不必费心在每个领域都寻求“从零开始”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但是在经过了“市场换技术”却换不来技术,“造不如买”却经常被卡脖子的教训之后,中国显而易见地正在迅速调整策略。国家政策开始不断向大众传递这样的信息:如果科技自主创新失去重大载体和支撑,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则科技进步将难以维系,甚至对国家、各行业、普通民众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在2022年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核心地位。国产企业需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三、医疗视角:趋势下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重点

国产医疗器械崛起有三个推动因素:企业因素、政策因素与资本因素。在趋势和周期面前,顺应其势,才能扬帆起航。

企业因素:国产企业迈过了原始技术积累阶段,成果展现,国产医疗器械竞争力提升。

在低门槛领域,部分国产医疗器械已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在高门槛领域,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在产品某些性能上已经能够跟进口产品媲美。

政策因素:频繁的政策利好带动了国产医疗器械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其中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纳入制造业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鼓励国产企业加强创新,攻坚克难。

2017年10月,国家出台《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随后各省纷纷响应。2018年,创新器械优先审评审批、上市持有人制度、创新器械优先纳入集采目录等政策不断出台试行,医疗器械创新正式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1年3月,“十四五”中将“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列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点关注领域。果然,从之后全国多省相继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情况来看,生物医药成为了谈及频次最高的产业品类之一,这也成了今后各省对当地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风向标。

资本因素:资本助力,国产医疗器械加快发展步伐。

2017年以来新上市医疗器械企业已达到40家,带动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数量翻倍增长。一级市场对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热度持续提升。在资本的助力下,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研发、产能、渠道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快了发展步伐。

四、内镜视角:从“火种计划”到“燎原计划”

内镜一般分为软镜和硬镜,软镜由于镜身需要灵活弯曲,因此制造难度更大,技术壁垒更高。它在所有医疗器械中有几个特殊的地方:

(1)目前进口替代比例低,几乎是所有医疗器械中最低的。

(2)寡头现象尤盛,相比其他由2-4家分蛋糕的市场情形,奥林巴斯几乎占据了超过70%的全球份额。

(3)软镜产品相关技术进入技术沉默期。

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曾说海思是公司的“极限生存假设”,是“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同样的假设如果被挪用过来,中国内镜人同样在思考:中国该如何在外企环伺中保留下火种?

历史造就格局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同年奥林巴斯内镜被引入中国,并于197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站在国内学科的发展的进程中,奥林巴斯除了将内镜产品售往中国外,还持续在中国多地开设医生培训中心,源源不断为我国培养了众多内镜医师,大大促进了国内的学科发展。而若是站在国家发展战略之上,日企镜像御三家联结而成的庞大内镜帝国以自己的技术标准定义行业标准,造成了绝对的垄断。同时内镜作为医生直接上手的操作性器械,更要求医生具备相应的诊断和手术操作水平以确保产品应用效果,而各级医院的医师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培训和服务的要求更高,市场培育也更为缓慢。奥林巴斯耕耘中国市场超过40年,这样的“品牌惯性”也值得警惕。

意志推动觉醒

上海常被称为错失了“互联网的黄金十年”。

2004年,美国硅谷退休的尹志尧回国来到上海,打算创办企业。他向风投机构讲刻蚀机的故事,讲半导体装备的故事,但彼时热衷于互联网模式创新的风投们却应者寥寥。于是他尝试着向上海政府讲故事,之后一拍即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中微半导体。不止中微半导体,还有中芯国际,微创医疗,联影医疗,还有一大串长长的名单。他们的故事有着共同的特征:讲故事的人是科学家、工程师,他们的创新是科技创新——硬核科技创新,他们都在上海茁壮成长——上海对他们是一见钟情的,扶持也是不遗余力的。

讲述中国内镜故事的,也有一个上海人,他就是澳华内镜创始人顾康。彼时,30多岁的顾康还是一名上医光的资深工程师。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医用光学仪器厂是国内唯一生产纤维内镜的企业,到80年代末,电子内镜开始普及,国产内镜在技术研发上渐渐落后,进口内镜开始一枝独秀。为打破进口内镜的“垄断”,1994年,顾康自立门户创办了澳华,开始了电子内镜的研发工作。2011年,当时的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姚礼庆联系到了具备电子内镜研发生产能力的上海澳华,尝试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推进国产电子内镜的升级换代。通过不断的临床试验和改进,2014年上海新民晚报以半版篇章刊登“上海产内镜走进大医院——中山医院与企业联手研发,价格比进口便宜一半”。

更迭带来机遇

图像传感器是软镜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有电荷耦合元件(CCD)和金属氧化半导体元件(CMOS)两种类型。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全球的图像传感器市场一度被日本垄断长达20余年时间。那一时期,全球的图像传感器产品主要以高像素、高生产制造难度的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器件为主流,索尼与松下正是其中佼佼者。而凭借着其领先地位,日本也对电子软镜形成了垄断局面。所谓一流供日本,二流供欧美,中国只能拿到低端的产品。但近年来随着民用手机领域,尤其是拍摄领域的技术升级,CMOS技术成像水平进步飞快,以豪威(于2016年被国内企业收购)为代表的相关企业打破了日企CCD在图像传感器领域的绝对垄断,也为澳华内镜和开立等国产内镜企业提供了摆脱CCD限制、“弯道超车”的绝佳机遇。

爆发指日可待

纵观整个医疗器械行业,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集中化进程明显加快。这样的发展趋势也明显有利于龙头及上市企业。在战略布局领域,有围绕内镜领域做精做专的,如澳华内镜,近几年不断对硬镜及高低值耗材企业进行收并购,同时自身专注于人工智能及3D内镜、机器人领域研发;也有布局多领域撒网的,如开立医疗,目前已经涉足超声、内镜、体外诊断三大领域。

在垂直领域内,多年的技术沉淀终于让国产内镜品牌有了自己的“爆发”。近日,澳华内镜最新发布了最新旗舰产品4K超高清消化内镜AQ-300,第一次早于老大哥奥林巴斯,冲向了新的消化内镜像素维度,让人格外惊喜。作为全球第一家发布4K消化内镜的企业,澳华通过自主创新,似乎已经划开了一个全新内镜时代的口子。

从“火种计划”到“燎原计划”,从国家层面的“必要备胎”到创新自研的“全球首发”,如果说在消化内镜波澜壮阔的前40年里国产内镜只是个边缘玩家,那在风云变幻的之后几十年里,国产内镜势必将以劈波斩浪之姿迎接崭新的时代。 

-END-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卫健委发文,严查药械购销账本..
  • 维生素C钠 134-03-2
  • 陈彤医生:大龄自闭症如何过上有..
  • 人口老龄化加剧,早癌防控亟需进..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