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病例分享 | 伊布替尼相关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临床医学

1970-01-01      

1319 0
编译:月下荷花
来源:肿瘤资讯

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表现为无效的T/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过度释放细胞因子,导致致死性炎症综合征。原发性HLH源于胚系突变损害颗粒酶功能,继发性HLH更多由恶性肿瘤、感染、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或药物不良反应等引起。HLH诊断依据是HLH-2004标准,需满足8项特征中的5项:发热、血细胞减少、凝血异常、肝脾肿大、高铁血症、NK细胞功能缺陷、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升高以及网状内皮系统噬血现象。Ambinder教授近期在Am J Hematol杂志报道了5例HLH,诱发因素高度怀疑为伊布替尼。

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女,77岁,IgM kappa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史,出现无症状血红蛋白下降,疑为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开始伊布替尼治疗。2周后出现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肝酶升高和高胆红素血症,骨髓活检见噬血细胞明显增多,铁蛋白5812 ng/mL(13~150 ng/mL),甘油三酯246 mg/dL(0~150 mg/dL),纤维蛋白原176 mg/dL(150~450 mg/dL),sIL2R为151941 pg/mL(532~1892 pg/mL),自身免疫病和感染性因素(包括EBV PCR)阴性。诊断HLH,开始地塞米松和依托泊苷治疗,4周后因严重骨髓抑制和患者偏好,停用依托泊苷,激素亦逐渐减量,症状复发,生物标志物增加,重新依托泊苷、地塞米松和环孢素治疗,全血细胞持续减少,反复细菌感染,最终转入临终关怀病房。

病例2

患者男,61岁,因CLL曾接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治疗,现疾病复发,表现为肿大淋巴结、淋巴细胞增多和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结活检未提示转化,开始伊布替尼治疗。治疗未满1周,患者因发热住院,血培养阴性,考虑发热与CLL相关,继续伊布替尼治疗。1周后因持续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和高胆红素血症再次入院,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铁蛋白51902mg/dL,纤维蛋白原37mg/dL,甘油三酯435mg/dL,sIL2R为2533pg/mL,骨髓活检见噬血细胞增多。诊断HLH,给予减量依托泊苷、地塞米松10 mg/m2、IVIG 0.5g/kg治疗,1周后病情无改善,家属放弃治疗。

病例3

患者男,63岁,因CLL接受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治疗,1年后复发,接受伊布替尼治疗并获完全缓解。6个月后出现发热、体重减轻、全血细胞减少、肝酶升高和高胆红素血症,PET/CT见骨髓FDG弥漫性活跃,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活检见噬血现象和CLL残留,无Richter’s转化证据,铁蛋白73861ng/ml,甘油三酯294 mg/dL,纤维蛋白原150mg/dL,sIl2R为9051pg/mL,外周血流式分析可见典型HLH免疫表型的活化T细胞,符合HLH诊断,先是环磷酰胺和激素治疗血细胞减少,然后使用环孢素,HLH发病后33天患者死亡。

另有2份已发表的病例报告也考虑伊布替尼与HLH之间存在联系,如下。

病例4

Cavallari报告了1例70岁男性,因CLL复发接受伊布替尼治疗,7天内发生了HLH。

病例5

Poole描述了另一例患者于伊布替尼治疗后5天内发生HLH,该患1年前曾使用过伊布替尼,但因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治疗中止。

寻根溯源

继发性HLH虽罕见,但恶性血液病时有发生,尤其是NK/T细胞疾病,但B细胞CLL中HLH很少见。文献报道了2例CLL因CMV和组织胞浆体感染导致的HLH,2例因EBV所致Richter’s 转化和FCR治疗后发生的HLH,只有2例CLL是在缺少触发因素情况下发生HLH。

本文的5例伊布替尼相关HLH病例提示,伊布替尼可能会促发HLH,其中4例伊布替尼开始治疗时间与HLH发生有明显时间关系。Poole对此提出了合理的生物学机制,主要源于伊布替尼能不可逆地抑制IL-2诱导的T细胞激酶(ITK)从而触发HLH。FcR结合后能刺激ITK表达,介导NK细胞钙动员、颗粒释放和细胞毒作用,体外研究显示,伊布替尼能抑制FcR刺激的NK细胞脱颗粒,削弱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这些均是HLH病理生理学特征。先天性ITK缺乏症患者更高风险发生HLH支持这种可能。

目前尚不能明确伊布替尼与HLH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但采用伊布替尼治疗时或处理HLH时应意识到伊布替尼可能对HLH的发展有作用,在研究BTK抑制剂时也应考虑到这些观察性结果。

参考文献

Ambinder AJ, Hambley B, Shanbhag S, etal. Ibrutinib-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 A case series from Johns Hopkins. [J]. Am J Hematol 2019;doi: 10.1002/ajh.25611



责任编辑:Amiee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美例秀秀|妥妥双靶许你妥妥未来..
  • 【药学大家说】肇丽梅教授:在更..
  • 吴一龙教授:ASCEND-7研究惊艳ES..
  • 【大咖来啰】黄媚娟教授:抗血管..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