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0
撤稿和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
确实,近些年,撤稿文章数量暴增,撤稿率逐年增加。
如下图所示,2014年的年撤稿量为960篇,撤稿率为每10000篇文章中,有3.5篇撤稿。而到了2022年,年撤稿量为4098篇,撤稿率上升至每万篇论文中有11.2篇撤稿。这意味着2022年的撤稿率是2014年的三倍。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撤稿事件都源自学术不端行为,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是因此而起。在某种程度上,撤稿数量的增加反映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潜在增长,这一点从2023年的1万起撤稿事件中可以明显看出,相比之下,2020年至2022年三年期间的撤稿数量显得相形见绌。这一趋势表明学术不端行为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学术不端行为的增长不仅侵蚀了未来研究的根基,还给学术界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研究人员、学术机构、资助机构、出版商以及服务提供商正面临着公众信任的丧失,这种情况强调了加强学术诚信和规范研究行为的迫切需要。
但是,整体趋势归整体趋势,有时会掩盖一些关键细节。
科睿唯安前分析师、学术出版情报从业者 Christos Petrou 认为数字本身并不总能说明问题,关于撤稿的讨论一直被不完整、吸引眼球的分析所引导。他发现,撤稿数量的增加并不是在所有地区和学科领域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增长主要是由论文工厂的规模操作(而非个别研究者的行为)以及中国的个别研究领域研究的增长所驱动的。
(1)近几年,期刊违规的频发
深入分析显示,2014年,只有两个期刊的撤稿超过20篇,占总撤稿的10%。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激增至34本,占总撤稿的51%。
在文中,Christos将进行大规模撤稿(一个自然年>20次)的期刊称为期刊违规(journal breaches),意味着期刊的同行评议过程遭到了严重破坏,成为了论文工厂和学术不端人员的目标。
在违规行为中,欺诈性文件可能相对容易被检测和解决。发现可能在同一特刊中发表的一群假论文比隐藏在数百篇合法论文中的单个问题论文要容易得多。
曾经罕见的期刊违规现象,但2022年已经占到了撤稿总数的一半。这表明论文工厂“成功”地利用了出版商工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将错位的科研激励机制转化为了一种商业模式。2021-2022年,期刊违规事件频率明显增高强度明显变强,则更多意味着论文工厂模式的扩张及成熟。
(2)撤稿界的“学术惯犯”
在文中,Christos将撤稿超过10篇的科研人员称为“学术惯犯”。数据显示:“学术惯犯”的撤稿也变得越来越常见。2014年,有89位“连环罪犯”,2022年这一数字翻了三番至330位。尽管如此,来自“学术惯犯”的撤稿在所有撤稿中所占的份额稳定在11%左右,如下图所示。
Christos还指出:来自“学术惯犯”的“贡献”可能被被低估了,因为以上的计算结果并不包括那些名字相似但是很难区别的中国作者。
(3)中国论文撤稿率非常高
中国论文撤稿率非常高。2020年至2022年间,中国每万篇论文中有26.1篇论文被撤稿,而全球其他国家仅为5.9篇,连中国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就撤稿率而言,中国可能不是世界第一(2020-2022年期间,沙特阿拉伯以每万篇论文31.6篇被撤稿的撤稿率成为世界上撤稿率最高的国家),但是,鉴于中国在科研产出规模和增长速度方面的重要性,其影响不容小觑。
如下图所示,2014年,中国的发文体量占全球总量的17%,同年,中国撤稿文章数量占全球撤稿总量的16%。到了 2022 年,全球高达 54% 的撤稿都来自中国。
中国的学术不端行为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一个全球性关键问题。特别是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这些领域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较高的撤稿率。举例来说,从2020年到2022年,中国在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论文撤稿率高达每万篇113篇,这意味着在这些领域发表的论文中,有1.1%最终被撤回。
然而,并非中国所有学科领域的撤稿问题都如此严重。例如,在化学、能源、数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物理与天文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撤稿率低于每万篇5.0篇。这一比率虽然值得关注,但并不异常。因此,对中国科研成果的质疑应当是有选择性的,而不应一概而论。
排除上面3大因素之后,
科学界的撤稿率与 2014 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
同样,对那些拥有成熟研究文化的国家进行分析也显示,不端行为问题(在撤稿所捕捉的范围内)并没有急剧恶化。如下图所示:美国、德国和日本一直保持着较低的撤稿率(每万篇论文不超过5篇撤稿,下图实线);如果剔除期刊违规和“排除特殊因素之后”的论文,这一数字降至4.0以下(下图虚线);如果进一步剔除与科研不端无关的撤稿(例如,被RW标注为错误的论文),降至3.0以下。
路在何方?
以上分析表明,尽管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撤稿问题引人注目,但在许多国家和学科领域,学术界的整体健康状况仍然良好,学术不端的情况并没有如某些极端案例所示那样普遍或恶化。
Petrou 认为,有针对性的干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撤稿所反映的不端行为问题。
期刊和出版商应加强期刊治理:当期刊和出版商缺乏警惕性时,期刊违规就会更频繁地发生。健全的期
刊管理对于发现和阻止论文工厂的大规模攻击至关重要,它可以大大减少主流文献中论文工厂论文的出现。技术解决方案可以补充这一努力,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期刊管理,技术解决方案将无法奏效。
激励机制:学术界尤其是中国应重新考虑对医学和生物科学研究人员的激励机制。
合作及技术:越来越多的服务提供商、出版商和初创企业注意到了撤稿现象,纷纷提出技术解决方案,以打击期刊投稿过程中的不端行为,或帮助清除学术记录存在的虚假论文。
例如,Morressier公司最近筹集了1650万美元,用于“帮助学术团体和出版商保护研究诚信”;Cactus Communications展示了旗下产品Paperpal标记问题论文的能力;Wiley正在开发一种人工智能驱动的论文工厂检测服务;STM Research Integrity Hub汇集了数十家出版商,系统性地检测违规投稿;Clear Skies公司则提供了一种广受讨论的论文工厂警报工具。
同时,出版界应为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大量撤稿做好准备。尽管我们可能已经度过了2023年的最糟糕阶段,但我们还没有走出困境。
对2018至2022年的撤稿数据的研究发现,文章从出版到被撤稿平均需要3.3年的时间。这也意味着,2024年和2025年也许即将见证更多的撤稿。
原文链接: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24/04/18/guest-post-making-sense-of-retractions-and-tackling-research-misconduct/ 作者:Christos Petrou
百度浏览 来源 : 网络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