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靶向药物的研发,是肺癌以及实体瘤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事件。目前,针对EGFR的靶向药物已有三代。起初,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疗效很好,但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并不是慢性病,耐药还是不可避免。
通过对分子机制的探索,科学家发现了T790M突变是一代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通过药物筛选和实验,发现了首个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经研究发现,该药物用于存在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长达一年半,成功打败了一代EGFR靶向药物。至此,奥希替尼有两个适应症,可以用于一代EGFR靶向药物耐药且存在T790M突变的患者,也可以直接一线用于存在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
新药物不断研发,奥希替尼问世后,研究者一直在探索更多类似机制的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希望能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国产创新药Limertinib(ASK120067)就是一款全新的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在临床前的动物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那么用于临床时,该药如何呢?近期,一项评估Limertinib疗效和安全性的国内多中心、单臂、2b期临床研究结果公布。
疗效显著:近七成肿瘤达客观缓解,获益人群广泛
这项研究纳入62家医院的301例患者,评估Limertinib用于存在原发T790M突变,或经前代EGFR靶向药物治疗后,存在T790M耐药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近7成(68.8%)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达到了客观缓解标准。此外,该药对多数患者肿瘤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9成以上(92.4%)患者处于疾病稳定状态(图1)。
图1. 全分析集独立评估机构评价的肿瘤自基线起最佳缓解情况
对客观缓解率的亚组分析表明,不同特征的患者均可从Limertinib中获益,表明存在原发性和耐药性T790M患者对该药普遍获益,疗效显著(图2)。
图2. 全分析集中达到客观缓解患者亚组分析森林图
获益持久,生存期长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接近一年(11.1月),表明约一半患者在用药一年时病灶仍处于明显缩小状态。同样,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也接近一年(11.1月),约半数患者在一年时还没有进展(图3)。
到随访截止日期时,中位总生存期(OS)还未达到,一年OS率高达72.9%,而由于多数(99.3%)患者接受的是二线及以上治疗,这表明对于存在T790M的非小细胞肺癌,接受Limertinib后线治疗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获益。
图3. 接受Limertinib治疗患者的PFS曲线
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效果好,颅内缓解同样显著
纳入患者中有部分存在脑转移,对于可评估患者,接受Limertinib治疗后,其颅内病灶的缓解非常明显,颅内客观缓解率高达56.1%,疾病控制率为100%,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6月。可以说,对于传统方法难以控制的颅内病灶,Limertinib的缓解效果同样显著。
耐受性尚可,安全性表型可接受
治疗过程中多数(99.3%)发生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其中有接近一半患者(49.8%)发生3级以上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腹泻、低钾、贫血和皮疹。两成多(26.6%)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减量或中断使用Limertinib。
小结:Limertinib或成为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选择
Limertinib的疗效与其他三代EGFR靶向药物一致,无论全身还是颅内,都非常不错。此外,其安全性整体可控。作为国产创新靶向药,基于国人研究结果,Limertinib定能更好的服务于中国非小细胞肺癌人群。当然,除了T790M突变群体,目前还有一项3期研究,评估Limertinib比对吉非替尼用于一线治疗时的疗效,其结果非常值得期待。三代EGFR新药Limertinib,将为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